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构建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被引:1
作者
李青春
机构
[1] 荆楚理工学院思政课部
关键词
刑事被害人; 国家补偿; 国家救助;
D O I
10.14151/j.cnki.jclgxyxb.2016.03.007
中图分类号
D922.1 [行政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兼具社会法和刑事法色彩,主要采取救助模式,补偿范围仅限于物质赔偿,不包括精神损失。当前我国对刑事被害人进行国家补偿时,存在补偿性质不确定、补偿对象不统一、补偿标准不高、补偿资金无法保障以及补偿程序不规范等现实困境。我国需要准确界定国家补偿的性质,将国家救济由救助模式上升到补偿模式,对补偿对象、补偿条件、补偿受理机关和决定机关、补偿程序、补偿资金来源、补偿金额和方式等进行具体的立法设计。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39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从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走向国家补偿 [J].
熊秋红 .
人民检察, 2013, (21) :11-16
[2]   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构造及属性 [J].
董文蕙 .
贵州社会科学, 2013, (05) :93-96
[3]   刍议刑事被害人之国家补偿制度 [J].
翁京才 .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 (03) :175-180
[4]   对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几个争论问题的探讨 [J].
王瑞君 .
时代法学, 2011, 9 (04) :9-15
[5]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建设问题探析 [J].
彭长江 .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1, 33(S1) (S1) :213-213
[6]   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J].
李玉华 .
政法论坛, 2000, (01) :81-87
[7]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研究[M]. 山东大学出版社 , 王瑞君,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