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烃源灶及其对油气聚集的控制作用

被引:28
作者
王力
金强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
关键词
烃源灶; 测井评价; 油气聚集; 第三系; 柴达木盆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0.1 [成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经实测数据与测井信息相关分析,建立了柴西地区烃源岩有机碳含量与电阻率和声波时差的相关关系。利用这一关系对柴西地区125口井进行了计算,获得了上、下干柴沟组4套烃源层的大量评价数据和用此数据编制的烃源灶平面分布图。综合考虑烃源岩分布面积、厚度和成熟度,柴西地区主力烃源灶为下干柴沟组,次要烃源灶为上干柴沟组。烃源灶的分布控制了柴西地区的油气聚集,已发现的油气藏大都紧邻或围绕主力烃源灶分布。根据这一规律,南乌斯东西两侧、油泉子西侧、红沟子构造带、大风山等地区可作为下步勘探的目标。
引用
收藏
页码:467 / 47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柴达木中新生代盆地演化及其控油气作用 [J].
金之钧 ;
张明利 ;
汤良杰 ;
李京昌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6) :603-608
[2]   柴达木盆地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J].
党玉琪 ;
熊继辉 ;
刘震 ;
马达德 ;
汪立群 ;
李潍莲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6) :614-619
[3]   柴达木盆地北缘和西部主力烃源岩的生烃史 [J].
林腊梅 ;
金强 .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04, (06) :677-681
[4]   关于压陷型沉降拗陷盆地的讨论——以柴达木盆地为例 [J].
孙国强 ;
郑建京 ;
胡慧芳 ;
张道伟 ;
徐自远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4, (04) :395-400
[5]   ΔlogR技术在烃源岩识别中的应用与分析 [J].
朱振宇 ;
刘洪 ;
李幼铭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3, (04) :647-649
[6]   用测井信息获取烃源岩的地球化学参数研究 [J].
朱光有 ;
金强 ;
张林晔 .
测井技术, 2003, (02) :104-109+146
[7]   柴达木盆地咸湖相生油岩正构烷烃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J].
朱扬明 ;
苏爱国 ;
梁狄刚 ;
程克明 ;
翁焕新 ;
彭德华 .
地球化学, 2003, (02) :117-123
[8]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盐湖相有效生油岩的识别 [J].
金强 ;
查明 ;
赵磊 .
沉积学报, 2001, (01) :125-129+135
[9]   利用测井技术评价苏北盆地生油岩 [J].
宋宁 ;
侯建国 ;
王文军 .
海洋石油, 2001, (01) :8-13
[10]   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蒸发岩与生油岩共生沉积作用研究附视频 [J].
金强 ;
查明 .
地质科学, 2000, (04) :465-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