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不同植物篱系统土壤抗冲、抗蚀特征

被引:24
作者
黎建强 [1 ]
张洪江 [2 ]
陈奇伯 [1 ]
周红芬 [3 ]
机构
[1] 西南林业大学环境工程与科学学院
[2] 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
[3] 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股份公司水土保持工程技术部
关键词
植物篱; 土壤抗蚀性; 土壤抗冲性,土壤抗冲模型;
D O 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2.07.015
中图分类号
S157.1 [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在对长江上游现有植物篱-坡耕地系统中土壤抗冲、抗蚀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的基础上,对坡耕地-植物篱系统抗冲性和抗蚀性特征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3种不同植物篱带内土壤抗蚀性和抗冲性指数得到显著改善,土壤抗蚀性在植物篱系统中、植物篱带上、带内、带下和植物篱带间坡耕地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2)土壤抗冲性与总孔隙度、土壤体积含水量、饱和导水率、水稳性团聚体、土壤粘粒含量、土壤有机质、土壤容重、土壤抗蚀指数等土壤理化性质指标呈显著的相关关系。利用回归方法建立了土壤抗冲性(即土壤抗冲性指数)模型,土壤抗冲性指数与土壤性质各指标的模型具有极显(P<0.01)著相关性。
引用
收藏
页码:1223 / 122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1 条
[1]  
长江上游不同植物篱系统的土壤物理性质.[J].黎建强;张洪江;程金花;王幸;吕文星;.应用生态学报.2011, 02
[2]   不同类型植物篱对长江上游坡耕地土壤养分含量及坡面分布的影响 [J].
黎建强 ;
张洪江 ;
程金花 ;
王幸 ;
吕文星 .
生态环境学报, 2010, 19 (11) :2574-2580
[3]   生草覆盖和植物篱措施对红壤坡地土壤侵蚀调控效应研究 [J].
陈明霞 ;
查轩 .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9, 4 (01) :32-37
[4]   紫色丘陵区蓑草植物篱的减流减沙效应及其机理 [J].
刘定辉 ;
赵燮京 ;
曹均城 ;
刘敏 ;
王昌桃 ;
毛仕昌 .
西南农业学报, 2007, (03) :439-442
[5]   长江中上游地区土壤抗冲性特征研究 [J].
王一峰 ;
张平仓 ;
朱兵兵 ;
丁文峰 ;
张政权 .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07, (01) :12-15
[6]   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坡地土壤养分分布特征 [J].
魏孝荣 ;
邵明安 .
生态学报, 2007, (02) :603-612
[7]   两种果草模式根系提高土壤抗蚀性的研究 [J].
卢喜平 ;
史东梅 ;
蒋光毅 ;
刘立志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5) :64-67+124
[8]   三峡库区坡耕地持续性利用技术及效益分析 [J].
陈治谏 ;
廖晓勇 ;
刘邵权 ;
王海明 .
水土保持研究, 2004, (03) :85-87
[9]   小江流域土壤抗冲性实验研究 [J].
邹翔 ;
崔鹏 ;
陈杰 ;
王道杰 ;
不详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4, (02) :71-73
[10]   红壤侵蚀裸地植被恢复及土壤有机碳对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J].
彭新华 ;
张斌 ;
赵其国 .
生态学报, 2003, (10) :2176-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