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肥模式调控沿湖农田无机氮流失的原位研究——以南四湖过水区粮田为例

被引:12
作者
谭德水 [1 ]
江丽华 [1 ]
张骞 [2 ]
孟丽 [3 ]
郑福丽 [1 ]
高新昊 [1 ]
徐钰 [1 ]
刘兆辉 [1 ]
机构
[1]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2] 微山县昭阳街道办事处农技站
[3] 微山县国有微山苗圃
关键词
施肥模式; 南四湖农田; 无机氮素; 流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47.2 [施肥];
学科分类号
0903 ;
摘要
为探索山东省南四湖沿岸麦玉轮作区玉米季内减少土壤无机氮素淋溶和径流损失的施肥策略,降低其对湖区水质产生的潜在威胁,采用田间原位安装淋溶水采集器和地表水径流池收集水样结合室内分析不同形态氮含量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下无机氮素淋溶和径流损失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淋溶水量及地表水径流量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其水量受秸秆类物质还田的影响;硝态氮(NO3--N)与铵态氮(NH4+-N)随地表水径流损失的浓度及总量均明显高于淋溶水,由径流方式损失的氮素占2/3以上,是氮素以水溶液形式流失的主要途径;淋溶和径流均以NO3--N损失为主(径流损失中NO3--N占总量的82.9%—90.8%,淋溶损失中NO3--N占63.5%—72.9%),地表径流水NO3--N浓度对水质有较大影响,但土壤淋溶水NO3--N浓度对地下水污染不构成威胁;农民习惯施肥处理在玉米整个生育期淋溶和径流氮损失最高。在保证玉米产量前提下,降低氮素流失造成湖区的污染,平衡施用氮磷钾肥、施用控释氮肥、有机替代无机和秸秆还田等措施均可在沿南四湖区农田使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488 / 3496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少免耕与秸秆还田对极端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J].
吕美蓉 ;
李增嘉 ;
张涛 ;
宁堂原 ;
赵建波 ;
李洪杰 .
农业工程学报, 2010, 26 (01) :41-46
[2]   新型肥料施用对玉米季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J].
王小明 ;
谢迎新 ;
张亚楠 ;
朱云集 ;
颜晓元 .
水土保持学报 , 2009, (05) :232-236
[3]   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J].
郭鸿鹏 ;
朱静雅 ;
杨印生 .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04) :290-295
[4]   不同施肥条件下玉米田土壤养分淋溶规律的原位研究 [J].
李宗新 ;
董树亭 ;
王空军 ;
刘鹏 ;
张吉旺 ;
王庆成 ;
刘春晓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01) :65-70
[5]   不同肥料运筹对夏玉米田间土壤氮素淋溶与挥发影响的原位研究 [J].
李宗新 ;
董树亭 ;
王空军 ;
张吉旺 ;
刘鹏 ;
王庆成 ;
刘春晓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7, (06) :998-1005
[6]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济宁段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 [J].
李辉 ;
姚丽萍 .
山东水利, 2007, (10) :35-37
[7]   太湖流域典型地区农村水环境氮、磷污染状况的研究 [J].
沃飞 ;
陈效民 ;
吴华山 ;
方堃 ;
甘在福 ;
庾亮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7, (03) :819-825
[8]   洞庭湖水体污染及防治对策研究 [J].
郭建平 ;
吴甫成 ;
熊建安 .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01) :91-94
[9]   大田条件下稻田土壤氮素淋失研究 [J].
陆敏 ;
刘敏 ;
茅国芳 ;
黄明蔚 ;
屈璠 .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4) :71-77
[10]   农田氮流失与农业非点源污染 [J].
仓恒瑾 ;
许炼峰 ;
李志安 ;
任海 .
热带地理, 2004, (04) :332-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