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艾滋病污名问卷的编制

被引:12
作者
杨金花 [1 ,2 ]
王沛 [3 ]
袁斌 [4 ]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2]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3]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4]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
关键词
艾滋病污名; 大学生; 验证性因素分析; 信度; 效度;
D O I
10.16128/j.cnki.1005-3611.2010.03.013
中图分类号
B841 [心理学研究方法];
学科分类号
040201 ;
摘要
目的:编制大学生艾滋病污名问卷。方法:在文献分析和访谈的基础上,确定编制问卷的维度并收集项目。对28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的预测,对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和探索性因素分析,确定问卷项目,形成正式问卷。对27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的正式测验,对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和信度分析。结果:艾滋病污名问卷由道德评判、接近恐惧与法律和社会福利三个维度构成,三个因素累计方差贡献率45.898%,旋转后的各项目负荷均在0.5以上。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α)、分半信度和重测信度分别是0.879、0.848和0.861。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三因子模型有良好的拟合指数(χ2/df=1.88,CFI=0.98,NFI=0.95,GFI=0.97,NNFI=0.97,IFI=0.98,AGFI=0.90,RFI=0.94,RMSEA=0.057)。结论:大学生艾滋病污名问卷有较好的心理测量学特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04 / 30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北京中小企业雇主对精神疾病、艾滋病、慢性病患者的雇佣歧视研究 [J].
金盛华 ;
蒋玉娜 ;
时勘 ;
石孟磊 ;
林琳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9, 17 (06) :718-720
[2]   艾滋病羞辱和歧视的概念及研究工具发展状况 [J].
李现红 ;
何国平 ;
王红红 .
心理科学进展, 2009, 17 (02) :414-420
[3]   污名现象及其心理效应 [J].
张宝山 ;
俞国良 .
心理科学进展, 2007, (06) :993-1001
[4]  
Stigma, Secrecy, and Discrimination: Ethnic/Racial Differences in the Concerns of 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J] . Deepa Rao,John B. Pryor,Bambi W. Gaddist,Randy Mayer.AIDS and Behavior . 2008 (2)
[5]   Assessing HIV/AIDS stigma and discrimin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J].
Genberg, Becky L. ;
Kawichai, Surinda ;
Chingono, Alfred ;
Sendah, Memory ;
Chariyalertsak, Suwat ;
Konda, Kelika A. ;
Celentano, David D. .
AIDS AND BEHAVIOR, 2008, 12 (05) :772-780
[6]  
Stigma: Notes on the Management of Spoiled Identity. Goffman E. Prentice-Hall, Inc . 1963
[7]  
Working report measuring HIV stigma: Results of a field test in Tanzania. U.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fice of HIV/AIDS (USAID).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