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适格的刑事责任主体吗?

被引:55
作者
叶良芳
机构
[1]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关键词
强人工智能; 刑事责任主体; 认知; 意识; 情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肯定"人工智能是适格的刑事责任主体"的主张,是以未来强人工智能的实现为前提的。但如果将智能理解为不仅是编程算法还包括心智意识,则这一主张是不能成立的。设计具有人类心智的人工智能,在根本上是不可能实现的。首先,在认知方面,人工智能仅在单项领域具有较高的认知能力,而在跨界领域却存在难以逾越的技术瓶颈。其次,在意识方面,人工智能既不可能内生自发地生成意识,也不可能外在强行地输入意识,因而不可能具有自由意志。最后,在情感方面,人工智能不可能具有人类的情感动机,无法体验犯罪之乐和刑罚之苦,因而不是适格的受罚主体。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82
页数:16
相关论文
共 50 条
[1]   人工智能的社会风险及其法律规制 [J].
马长山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8, 36 (06) :47-55
[2]   人工智能刑事主体地位之否定 [J].
时方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8, 36 (06) :67-75
[3]   人工智能热潮的哲学反思 [J].
黄欣荣 .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 47 (04) :34-42
[5]   自动驾驶车辆犯罪的注意义务 [J].
彭文华 .
政治与法律, 2018, (05) :86-99
[6]   论人工智能时代智能机器人的刑事责任能力 [J].
刘宪权 ;
胡荷佳 .
法学, 2018, (01) :40-47
[7]   人工智能时代的制度安排与法律规制 [J].
吴汉东 .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2017, 35 (05) :128-136
[8]   从老鼠审判到人工智能之法 [J].
余成峰 .
读书, 2017, (07) :74-83
[9]   “强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世界——人工智能的技术飞跃与应用伦理前瞻 [J].
翟振明 ;
彭晓芸 .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2016, (07) :22-33
[10]  
法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张文显,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