簇毛麦基因组及其在小麦改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10
作者
孔凡晶
陈孝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
关键词
簇毛麦; 基因组; 小麦改良; 基因资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簇毛麦是小麦的近缘属 ,是小麦改良重要的基因资源。簇毛麦有益基因向小麦遗传背景的导入 ,主要利用小麦 -簇毛麦双二倍体为桥梁亲本 ,通过杂交、回交等方式获得小麦异代换系、异附加系、异易位系 ;并且利用形态标记、细胞学标记、生化标记及分子标记对小麦遗传背景下的染色体组、染色体、染色体臂及片段进行鉴定。本文对这些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对簇毛麦可利用基因进行了展望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87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普通小麦-簇毛麦6DL/6VS抗白粉病易位系的选育及鉴定 [J].
李辉 ;
陈孝 ;
辛志勇 ;
马有志 ;
徐惠君 .
中国农业科学, 1999, (05) :9-15+111
[2]   用基因组原位杂交与RFLP标记鉴定小麦-簇毛麦抗白粉病代换系 [J].
马渐新 ;
周荣华 ;
贾继增 .
遗传学报, 1997, (05) :447-452+486
[3]   抗白粉病普通小麦-簇毛麦新种质的遗传学及生化鉴定 [J].
尚立民 ;
陈孝 ;
肖世和 ;
徐惠君 ;
施爱农 .
作物学报, 1997, (02) :159-164+257
[4]   簇毛麦对不同白粉病菌菌系的抗性反应及其在小麦遗传背景下的表达 [J].
陈孝 ;
施爱农 ;
尚立民 .
植物病理学报, 1997, (01) :18-23
[5]   用分子原位杂交(GISH)鉴定小麦-簇毛麦双倍体、附加系、代换系和易位系 [J].
陈佩度,周波,齐莉莉,刘大钧 .
遗传学报, 1995, (05) :380-386+416
[6]   簇毛麦染色体的改良C-分带 [J].
董凤高 ;
陈佩度 ;
刘大钧 .
遗传学报, 1991, (06) :525-528+581
[7]   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小麦异源染色质及定位核糖体DNA [J].
钟少斌 ;
张德玉 ;
周楠 ;
蒋建东 ;
姚景侠 ;
A.RLeitch ;
I.JLeitch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91, (06) :437-442+494
[8]   簇毛麦和硬粒小麦-簇毛麦双二倍体的染色体N-分带 [J].
刘大钧 ;
陈佩度 .
遗传学报, 1984, (02) :106-108+159
[9]   簇毛麦的染色体组型和带型 [J].
张自立 ;
董广元 .
遗传, 1984, (01) :19-20+49
[10]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Haynaldia villosa chromatin in wheat lines carrying resistance to wheat curl mite colonization[J] . Q. Chen,R. L. Conner,A. Laroche.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 1996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