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5 条
地表水地下水的交互与耦合模拟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16
作者:

徐力刚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张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左海军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地表水;
地下水;
耦合模拟;
交互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1.8 [地下水资源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介绍"四水"转化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引出了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联系及相互作用过程,归纳地表水和地下水交互作用研究的基本规律和方法;系统介绍和对比国内外典型地表水与地下水耦合模型的总体结构、特点、适用领域及模型的局限性。对地表水地下水交互作用过程及耦合模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认为集成模型应该解决时空尺度整合、参数的不确定性等关键问题,指出综合水循环和水质各组成部分的复杂系统模拟是模型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发展趋势和研究前景作了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85+102
+10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 [1] 盐渍土系统土壤水-地下水转化规律研究[J]. 生态环境, 2007, (06) : 1742 - 1747罗金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张晓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3] 防治土壤盐碱化地表水地下水联合管理模型[J]. 水资源保护, 2007, (04) : 6 - 9+14余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芮孝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4] 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作用及集成模型研究[J]. 水利学报, 2007, (01) : 54 - 59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王忠静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清华大学水文水资源研究所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赵建世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清华大学水文水资源研究所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马义华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山东省淮河流域水利管理局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5] 基于环境同位素技术的怀沙河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转化关系研究[J].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7, (01) : 102 - 110宋献方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夏军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于静洁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唐常源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水循环及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 [6] 地表水地下水的交互作用与耦合模拟[J].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06, (05) : 17 - 20李艳平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董红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 [7] 基于流域水循环模型的广义水资源评价(Ⅱ)——黄河流域应用[J]. 水利学报, 2006, (10) : 1181 - 1187贾仰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8] 基于流域水循环模型的广义水资源评价(Ⅰ)——评价方法[J]. 水利学报, 2006, (09) : 1051 - 1055贾仰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研究所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
- [9] 四平市四水转化产流模型研究[J]. 东北水利水电, 2004, (03) : 18 - 20周桂兰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平市水文局刘淑清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平市水文局苑宝忠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平市水文局高伟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平市水文局白宇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机构: 四平市水文局
- [10] 基于GIS的LL-Ⅱ分布式降雨径流模型的结构[J]. 水电能源科学, 2003, (04) : 35 - 38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