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方法对保护地土壤有机氮矿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20
作者
姬景红 [1 ,2 ]
张玉龙 [1 ]
张玉玲 [1 ]
虞娜 [1 ]
王伟承 [1 ]
机构
[1]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辽宁省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2]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氮矿化; 渗灌; 滴灌; 沟灌; 保护地土壤;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157.6 [];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采用Stanford和Smith提出的长期间歇淋洗通气培养法,对连续7a采用渗灌、滴灌和沟灌灌溉,栽培番茄的保护地不同剖面层次土壤的有机氮矿化特点进行了研究。渗灌管为发汗式半软管,埋深为30cm;渗灌、滴灌和沟灌灌水方法及施肥、田间管理同当地农业生产。当20cm深处的土壤水吸力达到40kPa时开始灌水,渗灌和滴灌每次的灌水量是沟灌灌水量的1/2。试验结果表明,土壤矿化氮含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从累积矿化氮量—时间曲线变化的趋势看,可将保护地土壤0~50cm剖面分为三个层次,其中渗灌与滴灌处理相似,为0~20cm、20~40cm和40~50cm土层,而沟灌处理则为0~30cm、30~40cm和40~50cm土层。保护地不同层次土壤有机氮的矿化可以用Twopool模型表达。比较不同灌溉处理,在0~10cm土层,易矿化有机氮含量(N1)表现为滴灌>沟灌>渗灌,易矿化有机氮矿化速率(k1)常数也以滴灌处理最大,说明滴灌更有利于表层土壤易矿化有机氮的形成。与渗灌和沟灌相比,长期使用滴灌灌溉有利于改善保护地土壤有机氮的品质。
引用
收藏
页码:869 / 877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上海地区水稻土氮素矿化及其模拟 [J].
李慧琳 ;
韩勇 ;
蔡祖聪 .
土壤学报, 2004, (04) :503-510
[2]   有机质、全氮和可矿化氮在反映土壤供氮能力方面的意义 [J].
李菊梅 ;
王朝辉 ;
李生秀 .
土壤学报, 2003, (02) :232-238
[3]   保护地土壤养分特点 [J].
刘兆辉 ;
李晓林 ;
祝洪林 ;
胡兆武 ;
江丽华 .
土壤通报, 2001, (05) :206-208
[4]   粮田改种蔬菜后土壤剖面硝态氮的变化 [J].
袁新民 ;
李晓林 ;
张福锁 ;
同延安 ;
不详 .
生态农业研究 , 2000, (02) :33-35
[5]  
土壤农业化学分析方法[M].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 鲁如坤主编, 2000
[6]  
土壤肥力测定与测土施肥[M]. 农业出版社 , 周鸣铮编著, 1988
[7]   Functional shift hypothesi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soil carbon accumulation [J].
Dalias, P ;
Kokkoris, GD ;
Troumbis, AY .
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2003, 37 (02) :90-95
[8]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and nitrification in a tropical soil: effects of fluctuating temperature conditions[J] . J Sierra.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 2002 (9)
[9]  
Nitrogen mineralization in relation to C:N ratio and decomposability of organic materials[J] . B. H. Janssen.Plant and Soil . 199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