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道”在当代危机中的普适性与积极面向

被引:2
作者
陈晓明 [1 ,2 ]
机构
[1] 新疆石河子大学文学院
[2] 北京大学中文系
关键词
危机; 恕道; 新儒家; 后现代神学;
D O I
10.16240/j.cnki.1002-3976.2010.03.012
中图分类号
B26 [现代哲学(1919年~)];
学科分类号
010102 ;
摘要
当今时代强调文化多元化与价值相对主义,这无疑是文化民主化的世界趋势。但多元的实际却未必相对,因为其中夹杂着民族和种族以及地缘政治的利害冲突。当今世界危机频仍,由此,在追求差异中寻求新的普适价值与人类共同承担面向未来的责任,就是一项文化的紧迫任务。当然,这样的普适性在当代也只是最低限度的普适性,即人类有必要认同的共同交往与和平共处的最低限度的价值基础。本文从中国传统儒学和当代新儒家的思想资源中提炼"恕道"这一核心价值,把它看成这一共同建构的基础。因为"恕道"这一概念,可以沟通传统道德、后现代哲学、伦理学和神学提出的认知体系,"恕道"是后现代文化建构的一个价值基础。
引用
收藏
页码:91 / 97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我们和你们 [J].
赵汀阳 .
哲学研究, 2000, (02) :25-34+78
[2]  
德里达的底线[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陈晓明, 2009
[3]  
书写与差异[M]. 三联书店 , (法)雅克·德里达(JacquesDerrida)著, 2001
[4]  
全球伦理[M]. 四川人民出版社 , (德)孔汉思(HansKung),(德)库舍尔(Karl-JosefKuschel)编, 1997
[5]  
当代新儒家[M]. 三联书店 , 封祖盛编, 1989
[6]  
当代新儒家. 张灏. 北京三联书店 .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