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区河海划界自然条件及方案探讨

被引:17
作者
陈沈良
胡方西
胡辉
谷国传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河口段; 河海划界; 自然条件; 长江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7.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河口是河流与海洋交互作用的过渡区域,河口水域河海划界是一个十分复杂而敏感的问题。通过对长江河口段自然条件的分析,选取了相对比较稳定的几个相关参数:水域性质、潮汐特征、盐水入侵、悬沙浓度、河槽特性和沙岛形成过程等,作为长江口区河海划界的指标。水域性质是宏观上确定河海划界范围最基本的自然参数。潮汐特征的沿程分布和变化是河海划界的重要要素。盐水入侵是河口地区的普遍现象。悬沙浓度的沿程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径、潮流共同作用的产物,也可作为河海划界的参数之一。南支以上河段,河床纵断面变化显著,深槽浅滩起伏分布;南支河槽在浏河口以下,水深变化不大,一般在20 m之内,床面较平坦、起伏甚小,至口门一带水深均在10 m之内,明显反映了径、潮流共同作用的结果,显示了这一带是河海过渡段的特点。河口沙岛是河海相互作用下的沉积地貌,其推进状况也是河海划界的重要标志之一。从历史的角度看,随着长江口沙岛的形成和推进,河海界线有不断下移的趋向。据此探讨性地提出河海划界的3种方案:方案Ⅰ位于河口段的中部,界线的中部走向基本上是长江口第一代沙岛(崇明岛)与第二代沙岛(长兴、横沙)的分界线;方案Ⅱ以浏河口-崇明岛上口-北支沪苏分界线;方案Ⅲ位于口门附近。推荐方案Ⅰ作为上海市(长江口)河海划界的界线,仅供有关部门参考。
引用
收藏
页码:1 / 9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