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V-GPG理论框架的公共项目绩效损失问题研究——以G省世界银行项目为例

被引:13
作者
包国宪
马翔
机构
[1]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中心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公共项目; 公共价值; 绩效损失; 影响因素; PV-GPG理论框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30 [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1 ;
摘要
公共项目极大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但与此同时,技术治理路径下公共项目失败问题也在逐渐显现。论文选取G省世界银行项目为案例、将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理论(PV-GPG)作为理论基础,通过扎根理论与认知地图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旨在研究公共项目失败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发生机理。理论分析发现,公共项目失败是公共项目中存在绩效损失的表现形式,而损失又可以依据"项目的产出差距"与"项目的需求偏离"分为两类。论文研究表明,社会价值建构过程不充分引起的项目设计与忽视资源禀赋问题组织管理中的激励故障与管理流程问题以及协同领导系统中的冲突与沟通问题共同导致了治理缺陷型绩效损失发生,"文化与制度差异""激励不足"与"缺乏压力"是解释治理缺陷型绩效损失的关键要素;社会价值建构过程的缺乏引起了项目概念与优先项选择错误问题,是导致价值偏离型绩效损失发生的充分条件,由于政治原因社会优先项被忽视是解释价值偏离型绩效损失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98+188 +188
页数:30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公共治理网络中的绩效领导结构特征与机制——基于“品清湖围网拆迁”的案例研究 [J].
包国宪 ;
张弘 ;
毛雪雯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45 (03) :52-66
[2]   基于PV-GPG理论框架的政府绩效损失研究——以鄂尔多斯“煤制油”项目为例 [J].
包国宪 ;
张弘 .
公共管理学报, 2015, 12 (03) :117-125+159
[3]   政府绩效生成路径:新范式下的理论及其解释 [J].
王学军 ;
马翔 .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5, (04) :24-32
[4]   “协调型”政权:项目制运作下的乡镇政府 [J].
付伟 ;
焦长权 .
社会学研究, 2015, 30 (02) :98-123+243
[5]   项目制:一种新的国家治理体制 [J].
渠敬东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 (05) :113-130+207
[6]   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政府绩效治理——源起、架构与研究问题 [J].
包国宪 ;
王学军 .
公共管理学报, 2012, 9 (02) :89-97+126
[7]   财政资金的专项化及其问题 兼论“项目治国” [J].
周飞舟 .
社会, 2012, 32 (01) :1-37
[8]   项目制的分级运作机制和治理逻辑——对“项目进村”案例的社会学分析 [J].
折晓叶 ;
陈婴婴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4) :126-148+223
[9]   新制度经济学及其发展 [J].
道格拉斯·诺斯 ;
路平 ;
何玮 .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2, (05) :5-10
[10]  
政府绩效管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包国宪,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