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等教育中学科专业的性别隔离

被引:26
作者
王俊
机构
[1]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湖北武汉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学科; 性别隔离; 生物本质主义; 女性主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G642.3 [课程];
学科分类号
040102 ;
摘要
学术界关于高等教育中学科专业的性别隔离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生物本质主义的解释,它主要以两性的生理差异和心理差异为认识基础来阐释学科专业中的性别差异;二是女性主义的解释,它认为,学科的性别隔离是社会意识形态、权力系统和利益基础在学科领域的表现,是社会文化建构的结果。女性主义的阐释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引用
收藏
页码:56 / 6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十九世纪美国女性高等教育的发展轨迹及性别定位 [J].
金莉 .
美国研究, 1999, (04) :63-85
[2]   关于中国妇女参与高等教育的思考 [J].
露丝·海霍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 (03) :152-157
[3]  
中国女性高等教育研究[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安树芬主编, 2002
[4]  
西方女性学[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刘霓蓍, 2001
[5]  
科学、文化与性别[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吴小英著, 2000
[6]  
妇女教育[M]. 吉林教育出版社 , 史静寰分卷主编, 2000
[7]  
社会性别与妇女发展[M].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郑新蓉, 2000
[8]  
女性的奥秘[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美)弗里丹(Friedan, 1988
[9]  
大教学论[M]. 人民教育出版社[捷]夸美纽斯, 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