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风尘系统地球化学示踪研究

被引:48
作者
陈骏
李高军
机构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沙漠; 黄土; 亚洲风尘; 沙尘暴; 青藏高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12.2 [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中国北方及其邻近的蒙古处于亚洲内陆,气候干旱,是全球重要的风尘释放中心之一.亚洲风尘物源研究对揭示风尘物质的产生与搬运机制、解读风尘沉积的古环境记录、预测风尘的环境效应及指导当代沙尘治理都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地球化学方法在亚洲风尘物源研究中的应用.Nd-Sr同位素示踪体系研究最为深入,并取得了大量成功的应用.碎屑单矿物地球化学在理论上具有较大的示踪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物源研究指出中国黄土具有近源性特征,搬运方向与近地表盛行风向一致.物源示踪还发现亚洲风尘最终来自青藏高原北缘和中亚造山带物质,进一步确认了造高山过程制造粉砂物质的重要性.根据亚洲风尘物源示踪的最新进展,文章针对现代风尘来源的自然背景与人为因素、亚洲风尘源区物质演化及其与气候变化和青藏高原抬升的关系、以及青藏高原在亚洲风尘系统中的重要地位等问题展开讨论.
引用
收藏
页码:1211 / 1232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47 条
[1]   晚渐新世以来中国黄土高原风成红粘土序列的发现:亚洲内陆干旱化起源的新记录 [J].
强小科 ;
安芷生 ;
宋友桂 ;
常宏 ;
孙有斌 ;
刘卫国 ;
敖红 ;
董吉宝 ;
符超峰 ;
吴枫 ;
卢凤艳 ;
蔡演军 ;
周卫健 ;
曹军骥 ;
徐新文 ;
艾莉 .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0, 40 (11) :1479-1488
[2]   中国北方沙尘源区铅同位素分布特征及其示踪意义的初步研究 [J].
李锋 .
中国沙漠, 2007, (05) :738-744
[3]   浑善达克沙地的碎屑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组成及其源区意义 [J].
谢静 ;
吴福元 ;
丁仲礼 .
岩石学报, 2007, (02) :523-528
[4]  
CHARACTERISTICS OF CLAY MINERALS IN ASIAN DUST AND THEIR 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J]. Sandrine Caquineau.China Particuolog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Particles. 2005(05)
[5]   中国北方沙漠石英δ18O值的初步测定与分析 [J].
付旭东 ;
杨小平 .
第四纪研究, 2004, (02) :243-243
[6]   风成沉积物4~16μm石英氧同位素记录及其物质来源意义 [J].
侯圣山 ;
杨石岭 ;
孙继敏 ;
丁仲礼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6) :535-542
[7]   最近800ka洛川黄土剖面中Rb/Sr分布和古季风变迁 [J].
陈骏 ;
安芷生 ;
汪永进 ;
季峻峰 ;
陈旸 ;
鹿化煜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6) :498-504
[8]   黄土高原黄土粒度组成的古气候意义 [J].
鹿化煜 ;
安芷生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8, (03) :278-283
[9]   黄土高原黄土-古土壤的矿物组成及其环境意义 [J].
郑洪汉 .
地球化学, 1994, (S1) :113-123
[10]  
黄土与环境[M]. 科学出版社 , 刘东生等 著,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