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口贸易的女性就业效应:基于筛选-匹配模型的再检验

被引:15
作者
陈昊 [1 ]
刘骞文 [2 ]
机构
[1]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
[2]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筛选-匹配模型; 出口贸易; 企业异质性; 性别差异;
D O I
10.19361/j.er.2014.01.009
中图分类号
F752.62 [出口贸易]; F249.21 [劳动力];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020207 ; 1202 ; 120202 ; 0201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认为,出口贸易的就业效应普遍为正,即出口贸易的增加能够促进社会就业水平的提高,且不存在性别差异。然而,新-新贸易理论基于异质性企业思想提出的筛选-匹配模型却对此产生了质疑。本文基于2006-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重新检验了中国出口贸易规模与就业水平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出口贸易就业效应的性别差异。本文研究表明:虽然企业出口贸易的增加依然能够显著提高整体的就业水平,但对女性就业水平却呈现显著的负向作用。这进一步证明促进对外贸易发展虽然能够提高就业水平,却很难达到优化就业结构的目的。减少就业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性别歧视,是改善这种状况的途径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94 / 106+129 +129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25 条
[1]   异质性企业、出口与“生产率悖论”——基于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证据 [J].
汤二子 ;
李影 ;
张海英 .
南开经济研究, 2011, (03) :79-96
[2]   市场歧视对城镇地区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 [J].
葛玉好 ;
曾湘泉 .
经济研究, 2011, 46 (06) :45-56+92
[4]   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出口的就业效应研究:1980-2007年 [J].
魏浩 .
国际贸易问题, 2011, (01) :29-42
[5]   中国出口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悖论”: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的检验 [J].
李春顶 .
世界经济, 2010, 33 (07) :64-81
[6]   出口、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制造业就业 [J].
毛日昇 .
经济研究, 2009, 44 (11) :105-117
[7]   我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及其解释 [J].
李春顶 ;
尹翔硕 .
财贸经济, 2009, (11) :84-90+111+137
[8]   进口贸易对我国企业生产率的影响——行业内与行业间溢出效应检验 [J].
薛漫天 ;
赵曙东 .
现代管理科学, 2009, (01) :92-94
[9]   国际贸易、技术进步和中国工业行业的生产率增长 [J].
李小平 ;
卢现祥 ;
朱钟棣 .
经济学(季刊), 2008, (02) :549-564
[10]   城市外来农村劳动力非正规就业的性别差异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J].
刘妍 ;
李岳云 .
中国农村经济, 2007, (12) :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