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机械集中沟埋还田对农田净碳排放的影响

被引:17
作者
查良玉 [1 ]
吴洁 [2 ]
仇忠启 [3 ]
段华平 [2 ]
曹伟召 [3 ]
杜磊 [3 ]
卞新民 [2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
[3] 上海实业东滩投资开发有限公司
关键词
农田生态系统; 碳排放; 碳累积; 碳吸收;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13.03.010
中图分类号
X592 [农用化学物质、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2803 ;
摘要
通过大田试验,采用秸秆机械集中沟埋和常规还田方式,将上季作物秸秆进行全量还田(秸秆沟埋量2.1kg/m)。设置沟埋深度为20cm(D2),30cm(D3),常规还田(CK)3个处理。利用West提出的净碳排放方程对CK、D2、D3农田各项投入造成的碳排放和土壤碳累积及农作物碳吸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K、D2、D3稻麦轮作各项农田投入造成的碳排放量分别为9 018.19,6 459.9,7 162.86kg/(hm2.a),表层0-28cm土壤的碳储量分别为8 375.98,15 854.42,10 954.36kg/(hm2.a),农作物年碳吸收量分别为10 912.42,12 863.95,12 585.51kg/(hm2.a);农田净碳排放量分别为-10 270.2,-22 258.5,-16 377.0kg/(hm2.a),与CK相比,D2、D3的相对净碳排放量分别为-11 988.30,-6 106.81kg/(hm2.a);D2、D3农业投入的碳减排量2 558.29,1 855.33kg/(hm2.a)分别为碳增汇量28 718.4,23 539.9kg/(hm2.a)的8.91%,7.88%,秸秆集中沟埋还田对农田储碳减排能能力较常规还田强,其贡献优先排序是D2>D3>CK。
引用
收藏
页码:229 / 236+241 +24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沟埋还田方式下不同埋草量对冬季稻田CO2排放的影响 [J].
高文玲 ;
卞新民 ;
吴洁 ;
郭伟 ;
李胜 ;
杜磊 ;
石建福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2011, 27 (03) :295-300
[2]   中国煤电能源链的生命周期碳排放系数计量 [J].
夏德建 ;
任玉珑 ;
史乐峰 .
统计研究, 2010, 27 (08) :82-89
[3]   中国农田施用化学氮肥的固碳潜力及其有效性评价 [J].
逯非 ;
王效科 ;
韩冰 ;
欧阳志云 ;
段晓男 ;
郑华 .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10) :2239-2250
[4]   保护性耕作下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研究 [J].
李琳 ;
李素娟 ;
张海林 ;
陈阜 .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03) :106-109
[5]   Comparison of Manual and Automatic Methods for Measurement of Methane Emission from Rice Paddy Fields [J].
Zheng X. ;
Wang M. ;
Wang Y. ;
Shen R. ;
Li J. ;
Heyer J. ;
Kogge M. ;
Li L. ;
Jin J. .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1998, 15 (4) :569-579
[6]   植物残体在土壤中腐解速率的测定 [J].
吴祖堂 ;
丁研农 ;
张宁文 .
宁夏农林科技, 1992, (04) :39-42
[7]  
稻麦轮作生态系统温室气体(CO2、CH4和N2O)排放研究[D]. 邹建文.南京农业大学 2005
[8]  
土壤农化分析[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鲍士旦主编, 2000
[9]   Carbon management in agricultural soils [J].
Lal R. .
Mitigation and Adaptation Strategies for Global Change, 2007, 12 (2) :303-322
[10]   Carbon emission from farm operations [J].
Lal, R .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04, 30 (07) :98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