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沪浙地区短时强降水与冰雹天气分布及物理量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67
作者
仇娟娟 [1 ,2 ]
何立富 [3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2] 空军部队
[3] 国家气象中心
关键词
强对流天气; 时空分布; 环境场条件; 对流参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6 [降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1971—2006年气象记录月报表A文件资料及1999—2009年自计、自动站降水资料对苏浙沪地区短时强降水与冰雹天气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基础上,对华北冷涡背景条件下区域性冰雹与3小时降水量大于100 mm的极端降水过程环境场条件差异进行了对比。归纳了两种强对流天气的物理量阈值。结果表明:冰雹年发生频率先递减后略增,30~50mm·h-1降水天气日数缓慢增加,高发区均位于江苏省北部。强降水较冰雹天气华北冷涡浅薄位置偏南,冷空气强度较弱,伴随低空急流,深厚湿对流明显;冰雹天气时高空急流强盛且偏南,上干下湿呈干对流风暴特征,两者均由低层不连续线触发。统计表明,0℃层高度、△T850-500、K指数、可降水量和高空风切变等参数冰雹与强降水天气分别平均相差-1700 m、7℃、8℃、-37 mm和1.63×10-3s-1,这些物理量用来区分对流天气类型较好。
引用
收藏
页码:577 / 58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一次冷涡背景下强对流不稳定条件的成因分析 [J].
李云静 ;
张建春 ;
王捷纯 ;
方纯纯 .
气象, 2013, 39 (02) :210-217
[2]   基于对流参数的洋口港地区雷暴预报方法研究 [J].
冯民学 ;
周俊驰 ;
曾明剑 ;
焦雪 ;
王洪生 ;
许小川 ;
葛黎黎 ;
庄智福 .
气象, 2012, 38 (12) :1515-1522
[3]   1971—2000年我国东部地区雷暴、冰雹、雷暴大风发生频率的变化 [J].
余蓉 ;
张小玲 ;
李国平 ;
高倩 .
气象, 2012, 38 (10) :1207-1216
[4]   京津冀地区强对流时空分布与天气学特征分析 [J].
苏永玲 ;
何立富 ;
巩远发 ;
李泽椿 ;
郁珍艳 .
气象, 2011, 37 (02) :177-184
[5]   华北冷涡背景下强对流天气的基本特征分析 [J].
郁珍艳 ;
何立富 ;
范广洲 ;
李泽椿 ;
苏永玲 .
热带气象学报, 2011, 27 (01) :89-94
[6]   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技术进展与挑战 [J].
郑永光 ;
张小玲 ;
周庆亮 ;
端义宏 ;
谌芸 ;
何立富 .
气象, 2010, 36 (07) :33-42
[7]   郑州雷电发生的环境场特征及潜势预报 [J].
张霞 ;
王新敏 ;
王全周 ;
范学锋 ;
刘和平 ;
王玉岗 .
气象, 2010, 36 (06) :95-100
[8]   黔西南州冰雹时空分布及春夏冰雹环境条件分析 [J].
陈晓燕 ;
罗松 ;
杨玲 .
暴雨灾害, 2010, 29 (01) :49-53
[9]   福建省冰雹时空分布与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J].
蔡义勇 ;
王宏 ;
余永江 .
自然灾害学报, 2009, 18 (04) :43-48
[10]   基于对流参数的雷暴潜势预报方法对比分析 [J].
柴瑞 ;
王振会 ;
张其林 ;
冯民学 .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 (08) :3638-3640+3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