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地区强对流时空分布与天气学特征分析

被引:54
作者
苏永玲 [1 ,2 ]
何立富 [2 ]
巩远发 [1 ]
李泽椿 [2 ]
郁珍艳 [1 ,2 ]
机构
[1]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2] 国家气象中心
关键词
强对流; 时空分布; 概念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2001-2008年5-9月京津冀地区175站危险天气报和灾情报告资料以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等方法,对京津冀地区雷雨大风、冰雹和短时暴雨3类强对流天气的时空分布以及环流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雷雨大风多为7~8级,主要盛行偏北或偏西风,京津冀中南部、西北部和京津风速较大;冰雹以中雹为主,京津冀西北部、北部和京津冰雹直径较大;短时暴雨突发性强,10~60分钟内,降水量≥20 mm且<25 mm出现站次较多,而130~180分钟内,降水量≥50 mm且<100 mm出现站次较多。(2)2001-2008年,雷雨大风多发生在5-6月,而冰雹的多发期集中在6月份,7-8月则是短时暴雨的频发时期。(3)除短时暴雨外,强对流高频区与太行山、阴山山脉走向较为一致,从京津冀西北部向东南方向递减,并有明显日变化特征,62%的强对流发生在午后到傍晚14:00-20:00时段。(4)京津冀强对流环流形势主要有3类:以冰雹天气为主伴随雷雨大风和短时暴雨的冷涡型,雷雨大风为主并伴随短时暴雨的冷槽型以及短时暴雨为主的低槽副高型。通过典型个例的系统配置建立的天气学概念模型对业务预报有较好参考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177 / 18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加密观测资料在北京2008年9月7日雷暴过程分析中的综合应用 [J].
代刊 ;
何立富 ;
金荣花 .
气象, 2010, 36 (07) :160-167
[2]   利用雷达资料反演方法对北京地区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分析 [J].
樊利强 ;
王迎春 ;
陈明轩 .
气象, 2009, 35 (11) :9-16+161
[3]   京津冀高温天气的时空分布及环流特征分析 [J].
史印山 ;
谷永利 ;
林艳 .
气象, 2009, 35 (06) :63-69
[4]   我国1小时雨强的时空分布特征 [J].
姚莉 ;
李小泉 ;
张立梅 .
气象, 2009, 35 (02) :80-87
[5]   北京奥运会期间极端天气的气候统计分析 [J].
丁德平 ;
王春华 ;
李迅 ;
刘燕 ;
刘一芬 ;
谢庄 .
气象, 2008, (07) :61-67
[6]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下北京区域性暴雨的个例分析 [J].
刘还珠 ;
王维国 ;
邵明轩 ;
王秀荣 .
大气科学, 2007, (04) :727-734
[7]   北京地区雷暴大风的天气—气候学特征研究 [J].
秦丽 ;
李耀东 ;
高守亭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6, (06) :754-762
[8]   北京地区雷暴大风预报研究 [J].
梁爱民 ;
张庆红 ;
申红喜 ;
李秀连 ;
王科 .
气象, 2006, (11) :73-80+131
[9]   北京强雷暴的地闪活动与雷达回波和降水的关系 [J].
李建华 ;
郭学良 ;
肖稳安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6, (02) :228-234
[10]   北京奥运期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背景分析 [J].
叶殿秀 ;
陈峪 ;
张强 ;
高歌 .
气象, 2004, (08) :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