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雷暴大风预报研究

被引:92
作者
梁爱民 [1 ]
张庆红 [1 ]
申红喜 [1 ]
李秀连 [2 ]
王科 [2 ]
机构
[1]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2] 民航北京气象中心
关键词
雷暴大风; 对流有效位能; 对流抑制能量; 垂直速度; 多普勒雷达;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7.9 [雷暴预报];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NCEP1°×1°分析场资料,对北京地区2000—2005年夏季和2006年5—6月出现的30个雷暴大风日对流有效位能(CAPE)、对流抑制能量(CIN)、大气可降水量(PWAT)、垂直速度(ω)、相对湿度(RH)和抬升指数(LI)等物理量平均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雷暴大风发生之前,CAPE有一个明显增大的过程,与之相对应,CIN有一个减少的过程。垂直速度和相对湿度垂直-时间剖面图显示,在雷暴大风发生前,对流层低层一般为上升运动,来自大气中、上层的干冷空气及其伴随的下沉气流有利于不稳定层结的增强;雷暴大风发生当日的20时,大尺度环境场为较强的上升运动控制,上升运动可达到对流层顶高度附近,与之配合,大气中层(600hPa左右)存在一相对湿度为70%的高值区,其中55%的相对湿度高度可伸展到300hPa,大气可降水量达到最大值,抬升指数最小;从22时左右开始,随着不稳定层结的破坏,500hPa以下逐渐转为下沉气流控制。通过与2004—2005年5—8月期间46个普通雷暴日和非雷暴日平均场对比分析还发现,大气可降水量对雷暴大风和普通雷暴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即普通雷暴要求大气中含有较高的可降水量,而雷暴大风则较低。认真分析不同类型雷暴大风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尤其是多普勒速度图像是做好雷暴大风临近预报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80+131 +131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 [1] 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度图上的雹云特征
    王令
    郑国光
    康玉霞
    房文
    卞素芬
    许焕斌
    [J]. 应用气象学报 , 2006, (03) : 281 - 287+385
  • [2] 北京强雷暴的地闪活动与雷达回波和降水的关系
    李建华
    郭学良
    肖稳安
    [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6, (02) : 228 - 234
  • [3] 城市边界层过程在北京2004年7月10日局地暴雨过程中的作用
    孙继松
    王华
    王令
    梁丰
    康玉霞
    江晓燕
    [J]. 大气科学 , 2006, (02) : 221 - 234
  • [4] 一次雷暴大风的中尺度结构特征分析
    王彦
    吕江津
    王庆元
    吴丹朱
    贾惠珍
    [J]. 气象, 2006, (02) : 75 - 80
  • [5] 一次强雷雨过程中对流参数对潜势预测影响的分析
    齐琳琳
    刘玉玲
    赵思雄
    [J]. 大气科学, 2005, (04) : 536 - 548
  • [6] 北京地区雷暴大风日θe平均廓线特征
    廖晓农
    王华
    石增云
    杨洁
    [J]. 气象, 2004, (11) : 35 - 37
  • [7] 北京奥运期间极端天气气候事件背景分析
    叶殿秀
    陈峪
    张强
    高歌
    [J]. 气象, 2004, (08) : 31 - 35
  • [8] 北京地区对流云天气闪电特征及短时预报
    蔡晓云
    宛霞
    郭虎
    [J]. 气象, 2003, (08) : 16 - 21
  • [9] 北京地区一次特大强风过程边界层结构的研究
    刘小红,洪钟祥
    [J]. 大气科学, 1996, (02) : 223 - 228
  • [10] 俞小鼎[等]编著.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务应用[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