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RAPD技术对新疆布顿大麦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被引:9
作者
郭红
魏育明
郑有良
刘登才
陈放
周永红
机构
[1]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
[3]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 成都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
[4] 四川都江堰
[5] 成都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布顿大麦; RAPD标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301.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利用RAPD分子标记 ,通过 4 0条 10碱基随机引物 ,对 32份新疆布顿大麦进行了遗传多样性评价 .在 4 0个 10碱基随机引物中 ,有 2 2个引物 (占 5 5 % )的扩增产物具有多态性 ,每条多态性引物能产生 1~ 7条多态性DNA带纹 .4 0个引物共扩增 2 2 7条带 ,其中 95条 (占 4 1.9% )具有多态性 ,平均每条引物能产生 1.7条多态性DNA带纹 .基于RAPD技术计算了 32份布顿大麦间的遗传相似系数 (GS)变化值为 0 .4 2 7~ 0 .84 8,平均值为 0 .6 81.利用不完全加权算术平均数 (UPGMA) ,采用 1 GS矩阵对其进行遗传聚类 ,结果表明 ,RAPD标记将 32份参试材料区分为 3类 (或亚类 ) ,来源于新疆北部的 2 0份材料有 17份材料 (占 85 % )聚入Ib亚类 ,而第Ia亚类则主要来自于新疆中部的一些材料 .研究表明 ,RAPD标记揭示的新疆布顿大麦间的遗传多样性与其地理来源紧密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758 / 76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RAPD characterization of Brazilian barley ( Hordeum vulgare ssp. vulgare ) varieties[J] . A. Selbach,S. Cavalli-Molina. &nbspEuphytica . 2000 (2)
[2]  
origen and evoltion of Cultivated barley. Shao Q Q. Acta Genetica Sinica . 1975
[3]  
The genus Hordeum(Gramineae)in China Variation and distribution. Yan J L C,Yen B,Lu,Von Bothmer R. Wiudenouia . 1987
[4]   中国近缘野生大麦的RAPD分析与进化途径探讨 [J].
陈新平 ;
闫玲 ;
丁毅 .
植物学报, 2000, (02) :179-183
[5]   中国栽培大麦的分类和变种鉴定 [J].
徐廷文 .
中国农业科学, 1982, (06) :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