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组成及其生物量变化

被引:21
作者
刘磊 [1 ]
温远光 [1 ]
卢立华 [2 ]
郭东升 [1 ]
机构
[1] 广西大学林学院
[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
关键词
杉木; 林下植被; 重要值; 生物量;
D O I
10.13656/j.cnki.gxkx.2007.02.026
中图分类号
S791.27 [杉木];
学科分类号
0829 ; 0907 ;
摘要
在地处广西凭祥市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大青山地区,选择三个不同年龄阶段的杉木人工林,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研究方法,研究林下植物组成及生物量变化。结果显示:不同年龄阶段的杉木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物种丰富度差异不大,在1800m2样地内有植物48~54种,但其优势物种的生物生态学特性差异较大,幼林以阳性物种葛藤(Pueraria thunbergiana)、铁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等占绝对优势,中龄林中的优势种则是耐荫物种玉叶金花(Mussaenda pubuscens)、凤尾蕨(Pteris nervosa)等,成熟林中的优势物种是大沙叶(Aporosa chinensis)、蔓生莠竹(Microstegium vagans)等中生偏荫性的物种。不同龄林林下植被的生物量差异很大,表现为成熟林>幼龄林>中龄林,尤其是中龄林生物量与其他两个林龄最为明显,其中成熟林是其3.35倍,幼龄林是其2.7倍。人工林林分郁闭度和冠层结构左右着林下植物组成及生物量格局。
引用
收藏
页码:172 / 176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1]   大明山中山植被恢复过程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J].
温远光 ;
元昌安 ;
李信贤 ;
和太平 ;
赖家业 ;
黄棉 .
植物生态学报 , 1998, (01) :34-41
[12]   杉木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林下植被、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养分的变化 [J].
焦如珍 ;
杨承栋 ;
屠星南 ;
盛炜彤 ;
焦如珍 .
林业科学研究, 1997, (04) :34-40
[13]   植物群落演替的生理生态机理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J].
杨小波 .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02) :147-152
[14]   马尾松林下植被及其生物量的研究 [J].
吕勇 .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1997, (01) :53-54+56
[15]   南亚热带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的生态学理论和应用 [J].
彭少麟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996,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