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社会经济与农业技术扩散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北地区为例

被引:7
作者
李树奎
李同昇
周杜辉
机构
[1] 不详
[2]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3] 不详
关键词
农业技术扩散环境;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协调度; “S”曲线; 西北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3.3 [农业技术改造、农业技术经济];
学科分类号
120204 ;
摘要
从扩散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以及协调度的定义出发,利用因子分析和相关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一套定量化评价区域社会经济与扩散环境协调发展的方法,并对西北地区352个县域的农业技术扩散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根据扩散环境相似性、发展水平相近性、协调发展一致性等原则,利用聚类分析法,可将西北地区各县域分为高度协调发展型、中等协调发展型、初级协调发展型和整体发展滞后型4种类型区域;把空间分布类型转化为时间发展阶段,以发展阶段作为区域社会经济与农业技术扩散环境协调发展状态的背景时,西北地区各县域协调度呈明显的空间"S"型变化特征,根据协调度随社会经济发展的"S"型曲线变化特征,可划分为初级不协调、低级协调、中级协调、高级失调和高度协调5个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143 / 14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   我国东中西部三地区环境与经济系统发展的协调度研究 [J].
尹晓波 ;
李雪萍 .
经济地理, 2009, 29 (04) :589-594
[2]   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环境的定量化评价研究——以杨凌、关中地区为例 [J].
刘笑明 ;
李同升 .
地理科学, 2008, (05) :656-661
[3]   农业科技园技术扩散的实证研究——以杨凌示范区为例 [J].
王武科 ;
李同升 ;
刘笑明 ;
张建忠 .
经济地理, 2008, (04) :661-666
[4]   农业科技园技术扩散的机制与模式研究——以杨凌示范区为例 [J].
李同升 ;
王武科 .
世界地理研究, 2008, (01) :53-59
[5]   基于农户视角的农区发展研究 [J].
李小建 ;
时慧娜 .
人文地理, 2008, (01) :1-6
[6]   黄土丘陵沟壑区县域气候生产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陕北米脂县为例 [J].
延军平 ;
张红娟 ;
蒋毓新 .
干旱区研究, 2008, (01) :59-63
[7]   露天矿区生态环境质量与资源利用评价——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为例 [J].
马祥爱 ;
白中科 ;
冯两蕊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7, (05) :197-201
[8]   1990年以来辽宁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度评价 [J].
李鹤 ;
张平宇 ;
刘文新 .
地理科学, 2007, (04) :486-492
[9]   山西省大同市农业生态气候适宜度评价 [J].
王丽霞 ;
任志远 .
地理研究, 2007, (01) :53-59
[10]   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国际经验及国内趋势 [J].
刘笑明 ;
李同升 .
经济地理, 2006, (06) :931-935+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