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地体的起源和古生代构造演化

被引:93
作者
朱弟成 [1 ]
赵志丹 [1 ]
牛耀龄 [2 ,3 ]
王青 [1 ]
Yildirim DILEK [1 ,4 ]
董国臣 [1 ]
莫宣学 [1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2] Department of Earth Sciences,Durham University,Durham DH
关键词
泥盆纪弧后盆地; 古生代岩浆弧; 拉萨-澳大利亚联系; 岩石圈结构; 拉萨地体; 西藏高原;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2012.01.018
中图分类号
P311 [地球起源及演化];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早期由于资料有限,对拉萨地体古生代时期的裂解、漂移、俯冲和碰撞历史的认知程度还很低。本文利用目前已有地质和地球化学资料,分析了拉萨地体的中生代岩石圈结构,探讨了拉萨地体的起源和古生代演化历史。大量长英质岩石的锆石Hf同位素和全岩Nd同位素表明,南部和北部拉萨地体以新生地壳为主,部分地区可能存在前寒武纪结晶基底,而中部拉萨地体是具有古元古代甚至太古代结晶基底的条带状微陆块。大量古生代沉积岩的碎屑锆石U-Pb年龄数据表明,拉萨地体约1170Ma的碎屑锆石年龄指标,明显不同于以约950Ma为碎屑锆石年龄指标的安多、羌塘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拉萨地体起源于澳大利亚大陆北缘是目前资料情况下的最合理解释。中部拉萨地体约492Ma的双峰式火山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背景,代表了古地理上位于澳大利亚大陆北缘的岩浆弧的一部分,可能与原特提斯洋岩石圈板片的断离有关。拉萨地体南缘和南羌塘的泥盆纪末期—石炭纪早期片麻状花岗岩类为存在明显幔源物质输入的S型花岗岩,可能形成于最终演化为松多特提斯洋的弧后盆地背景。中二叠世末期发生的拉萨地体与澳大利亚大陆北缘的碰撞造山事件可能触发了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岩石圈的南向俯冲,并随后对拉萨地体的中生代构造岩浆演化发挥关键性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5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52 条
  • [1] 西藏拉萨地块过铝质花岗岩中继承锆石的物源区示踪及其古地理意义
    朱弟成
    赵志丹
    牛耀龄
    王青
    DILEK Yildirim
    管琪
    刘勇胜
    莫宣学
    [J]. 岩石学报, 2011, 27 (07) : 1917 - 1930
  • [2] 藏南吉隆地区早古生代大喜马拉雅片麻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Hf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王晓先
    张进江
    杨雄英
    张波
    [J]. 地学前缘, 2011, 18 (02) : 127 - 139
  • [3] 印度-亚洲碰撞大地构造
    许志琴
    杨经绥
    李海兵
    嵇少丞
    张泽明
    刘焰
    [J]. 地质学报, 2011, 85 (01) : 1 - 33
  • [4] 青藏高原泛非—早古生代造山事件研究重大进展——冈底斯地区寒武系和泛非造山不整合的发现
    李才
    吴彦旺
    王明
    杨韩涛
    [J]. 地质通报, 2010, 29 (12) : 1733 - 1736
  • [5] 藏北安多地区花岗片麻岩锆石LA-ICP-MSU-Pb定年
    解超明
    李才
    苏黎
    吴彦旺
    王明
    于红
    [J]. 地质通报, 2010, 29 (12) : 1737 - 1744
  • [6] 西藏南部冈底斯带东段晚白垩世埃达克岩:新特提斯洋脊俯冲的产物?
    管琪
    朱弟成
    赵志丹
    张亮亮
    刘敏
    李小伟
    于枫
    莫宣学
    [J]. 岩石学报, 2010, 26 (07) : 2165 - 2179
  • [7] 青藏高原拉萨地体南部的泥盆纪花岗岩
    董昕
    张泽明
    耿官升
    刘峰
    王伟
    于飞
    [J]. 岩石学报, 2010, 26 (07) : 2226 - 2232
  • [8] 青藏高原拉萨地体北部的前寒武纪变质作用及构造意义
    张泽明
    董昕
    耿官升
    王伟
    于飞
    刘峰
    [J]. 地质学报, 2010, 84 (04) : 449 - 456
  • [9] 认识青藏高原的重要窗口──羌塘地区近年来研究进展评述(代序)
    李才
    翟刚毅
    王立全
    尹福光
    毛晓长
    [J]. 地质通报, 2009, 28 (09) : 1169 - 1177
  • [10] 西藏冈底斯构造带申扎一带寒武系火山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计文化
    陈守建
    赵振明
    李荣社
    何世平
    王超
    [J]. 地质通报, 2009, 28 (09) : 1350 - 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