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旅游区(ITR)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以长江三角洲旅游区为例

被引:27
作者
聂献忠
张捷
章锦河
刘泽华
机构
[1] 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关键词
一体化旅游区; 空间特征; 空间发展战略; 长江三角洲;
D O I
10.13249/j.cnki.sgs.2006.06.019
中图分类号
F592 [中国旅游事业];
学科分类号
120203 ;
摘要
以长三角旅游区为例,对其一体化进程的形成演变、空间特征及空间发展战略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一体化是指为谋求要素资源、市场与产业系统在整体空间内重新配置,并获得更多比较利益、互补利益和选择利益而进行的整合过程,区域旅游一体化不仅有助于促进旅游要素合理集聚,发挥近邻效应、分工效应、结构效应和“场”效应,而且还有助于强化区域产业空间优势和优化功能结构。规划建设一体化旅游区,不仅需要大力加强要素、空间和产业竞争力的发展规划,同时也需要不断完善一体化主体、领域和机制,进而提升一体化旅游区整体竞争力。
引用
收藏
页码:755 / 76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31]   构建我国最大的区域旅游协作系统──北方旅游协作区 [J].
郭康 .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1995, (03) :61-64
[32]   关于北方诸省旅游业联合的思考 [J].
李明德 .
旅游学刊, 1995, (02) :38-40+60
[33]   加强大桂林旅游圈建设 [J].
赵如海 .
社会科学家, 1995, (02) :83-85
[34]   皖南旅游区布局研究 [J].
陆林 .
地理科学, 1995, (01) :88-95+100
[35]   上海城市游憩者流动行为研究 [J].
吴必虎 .
地理学报, 1994, (02) :117-127
[36]   大理旅游区时空结构研究 [J].
刘伟强 .
地理科学, 1993, (01) :78-84+96
[37]   沪港旅游合作问题探索 [J].
刘明信 .
财经研究, 1986, (11) :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