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8 条
千岛岛弧大震前哈佛大学矩心矩张量(CMT)解一致性的预测意义
被引:41
作者:
王俊国
刁桂苓
机构:
[1] 天津市地震局
[2] 河北省地震局 中国天津
[3] 中国石家庄
来源:
关键词:
千岛岛弧地区;
矩心矩张量解;
一致性参数;
预测意义;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75 [地震预报];
学科分类号:
070801 ;
摘要:
千岛岛弧地区属于全球地震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本文利用哈佛大学测定的千岛岛弧地区地震的矩心矩张量(CMT)解, 分析该地区震源机制的一致性特征, 提出利用震源机制和构造应力场的一致性参数a进行地震预测的思路. 研究结果表明, MW≥7.5 地震之前,都有一致性参数a降低的现象, a的低值起始的时间在发生大震之前的10 多天至110 多天,a的低值截止的日期距大震在30多天至2 天. 相互之间虽然并不完全一致, 但是差别不大.这种现象的稳定性, 尚需时间的检验, 但是设想在长达数百公里的地区, 连续发生MW≥5.3的地震的震源机制都与构造应力场一致, 应当不是随机的现象, 而是一种具有预测意义的现象. 当积累的震例足够多时, 则有可能确定统一的评判标准和预测准则.
引用
收藏
页码:178 / 183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