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营养化河水灌溉对稻田土壤氮磷养分贡献的影响——以太湖地区黄泥土为例

被引:12
作者
谢迎新 [1 ]
熊正琴 [2 ]
赵旭 [2 ]
邢光熹 [2 ]
郭天财 [1 ]
机构
[1] 河南农业大学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水体富营养化; 氮磷淋失; 渗漏池; 稻田; 太湖地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太湖地区主要稻田土壤类型黄泥土为对象,利用当地富营养化河水对回填土柱和植稻原状土渗漏池进行模拟稻田灌溉试验,系统研究了灌溉水对稻田土壤氮磷营养的贡献。在回填土柱灌溉试验中,在试验初期,不同形态的氮素均有较高的淋失量,以后逐渐降低,表明初期淋失的氮素主要来自土壤,而不是灌溉河水。在整个水稻生长季,均观测到有可溶性有机氮淋失,表明富营养化河水灌溉条件下可溶性有机氮是稻田土壤主要的氮素淋失形态。在本试验中,磷素的淋失动态与氮素的淋失动态截然相反,淹水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均没有土壤磷素淋失,但在淹水灌溉后期有大量的土壤磷素淋失损失,这可能是淹水后期土壤对磷的吸持已达到饱和状态,不能继续固持土壤中多余的磷所致。与回填土柱模拟灌溉淋洗试验相比,在当前供肥条件下,原状土渗漏池试验氮磷淋失量远低于回填土柱试验,而灌溉水对土壤氮磷养分的贡献远高于回填土柱。通过富营养化河水灌溉带入当季稻田的N量达到每公顷56.3 kg,其中有55.8 kg N可被土壤吸持和作物吸收,表明太湖地区稻田土壤对氮磷养分来说是一个环境友好的生态系统。在利用当地富营养化河水进行稻田土壤灌溉时可适量减少肥料施用量、优化氮磷肥料管理。
引用
收藏
页码:3618 / 362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 [1] 大田条件下稻田土壤氮素淋失研究
    陆敏
    刘敏
    茅国芳
    黄明蔚
    屈璠
    [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4) : 71 - 77
  • [2] 长期施肥条件下水稻土磷素分布特征及对水环境的污染风险
    王建国
    杨林章
    单艳红
    沈明星
    路长缨
    [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06, (03) : 88 - 92
  • [3] 常熟地区河湖水体的氮污染源研究
    谢迎新
    邢光熹
    熊正琴
    孙国庆
    [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6, (03) : 766 - 771
  • [4] 论“稻田圈”在保护城乡生态环境中的功能 Ⅱ.稻田土壤氮素养分的累积、迁移及其生态环境意义
    曹志洪
    林先贵
    杨林章
    胡正义
    董元华
    尹睿
    [J]. 土壤学报, 2006, (02) : 256 - 260
  • [5] 下辽河平原潮棕壤稻田的无机态氮淋溶
    陈振华
    陈利军
    武志杰
    张丽莉
    隽英华
    [J]. 水土保持学报 , 2006, (01) : 59 - 62
  • [6] 长期定位施肥对无石灰性潮土磷素状况的影响
    刘树堂
    韩晓日
    迟睿
    隋方功
    姚源喜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5, (05) : 45 - 48+62
  • [7] 太湖地区稻田土壤养分淋洗特征
    连纲
    王德建
    林静慧
    龑德智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1) : 1879 - 1883
  • [8] 磷在土壤环境中的迁移及其在水环境中的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
    甄兰
    廖文华
    刘建玲
    [J].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2, (S1) : 55 - 59
  • [9] 我国农田灌溉的水环境问题
    周维博
    李佩成
    [J]. 水科学进展, 2001, (03) : 413 - 417
  • [10] 太湖地区稻麦轮作农田氮素淋洗特点
    王德建
    林静慧
    夏立忠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1, (01) : 26 -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