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原中南部地壳与上地幔导电性结构

被引:22
作者
叶高峰 [1 ]
金胜 [1 ]
魏文博 [1 ]
Martyn Unsworth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下信息探测技术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Department of Physics,University of
关键词
西藏中南部; 大地电磁测深; 非线性共轭梯度反演; 导电性结构; 局部熔融;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31.325 []; P542.5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2001年国土资源部"十五"青藏专项研究计划项目"西藏高原南部岩石圈电性结构的大地电磁研究"所完成的吉隆-措勤剖面(800线)以及2004年教育部重大项目"藏南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地区地壳三维电性结构及其构造地质学与动力学意义的研究"所完成的定日-措迈剖面(900线)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数据,研究西藏高原中南部地壳及上地幔电性结构特征及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导电性结构特征:800线和900线上地壳范围内主要为高阻区,电阻率在200~3000Ω.m之间,顶面大范围出露,底面一般在15~20km深度处,整体上,高阻区底面由南向北逐渐加深,再向北又逐渐变浅,900线高阻体底界深达30km,而800线高阻体底界更深达38km;地下15~45km深度范围内存在一组电性梯度带,该电性梯度带之下存在一组硕大的高导层,其电阻率小于5Ω.m,高导层由规模不等且不连续的高导体构成.雅鲁藏布江以南的中地壳高导体,规模较小,厚度在10km左右,产状略向北倾;雅鲁藏布江以北的高导体,规模较大,厚度在30km左右,产状向北缓倾;相比之下,900线的高导体厚度较小,顶面深度较浅.通过对岩石电阻率影响因素的讨论,推测高导体的成因是部分熔融或含水流体,判断藏南巨厚的中、下地壳的物质状态是热的、软弱的、塑性的.
引用
收藏
页码:491 / 49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西藏高原中、北部断裂构造特征:INDEPTH(Ⅲ)-MT观测提供的依据[J]. 魏文博,金胜,叶高峰,邓明,谭捍东,Martyn Unsworth,John Booker,Alan G.Jones.地球科学. 2006(02)
[2]   青藏高原构造热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J].
石耀霖 ;
朱元清 ;
沈显杰 .
地球物理学报, 1992, (06) :710-720
[3]  
地电场与电法勘探[M]. 地质出版社 , 李金铭, 2005
[4]  
大地电磁测深法[M]. 地质出版社 , 陈乐寿, 1990
[5]  
The influence of partial melting on the electrical behavior of crustal rocks: laboratory examinations, model calculations and geological interpretations[J] . G.M. Partzsch,F.R. Schilling,J. Arndt.Tectonophysics . 2000 (3)
[6]  
Geoelectric field and electrical prospecting .2 Li,J.M. .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