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东北部共和盆地风成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揭示的气候变化

被引:16
作者
刘冰 [1 ]
靳鹤龄 [1 ]
孙忠 [1 ]
苏志珠 [2 ]
张彩霞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
[2]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关键词
共和盆地; 地球化学; 风成沉积; 末次盛冰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32 [古气候学];
学科分类号
070903 ;
摘要
通过对共和盆地东部风成沉积的地球化学分析,并结合14C和OSL年代,重建了区域末次盛冰期以来气候变化过程。21 ka BP之前气候寒冷偏湿,21~15.82 ka BP为末次盛冰期(LastGlacial Maximum,LGM),气候极为寒冷干燥;15.82~9.5 ka BP气候转暖且偏干,其中14.5~13.6ka BP和11.9~9.5 ka BP气候明显冷干,分别为老仙女木时期(Oldest Dryas,OD)和新仙女木时期(Younger Dryas,YD),而15.82~14.5 ka BP和13.6~11.9 ka BP(BФlling-AllerФd暖期,B/A)相对温暖;9.5~7.2 ka BP暖湿程度明显提高,7.2~5.1 ka BP气候波动频繁,相对冷干和相对暖湿多次更替。5.1~2.7 ka BP暖湿程度基本稳定,之后气候趋于寒冷但湿度明显较大。这些气候变化过程与青藏高原大量的古气候信息记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表明共和盆地气候变化与青藏高原气候变化的高度一致性。
引用
收藏
页码:788 / 799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37 条
[1]   南海西部54万年以来元素地球化学记录及其反映的古环境演变 [J].
贺子丁 ;
刘志飞 ;
李建如 ;
谢昕 .
地球科学进展, 2012, 27 (03) :327-336
[2]   青海共和盆地达连海晚第四纪高湖面与末次冰消期以来的环境变化 [J].
陈发虎 ;
张家武 ;
程波 ;
杨太保 .
第四纪研究, 2012, 32 (01) :122-131
[3]   全球季风和季风边缘研究 [J].
林祥 ;
钱维宏 .
地球科学进展, 2012, 27 (01) :26-34
[4]   湖泊沉积物Rb/Sr比值在古气候/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J].
曾艳 ;
陈敬安 ;
朱正杰 ;
李键 .
地球科学进展, 2011, 26 (08) :805-810
[5]   共和盆地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植被和环境演变 [J].
程波 ;
陈发虎 ;
张家武 .
地理学报, 2010, 65 (11) :1336-1344
[6]   甘肃庄浪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元素分布特征及意义 [J].
刘安娜 ;
庞奖励 ;
黄春长 ;
王利军 .
地球化学, 2006, (04) :453-458
[7]  
Typical Geochemical Elements in Loess Deposit in the Nor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Paleoclimatic Implication[J]. TAN Hongbing1, *, MA Haizhou1, ZHANG Xiying1, LU Huayu 1, 2 and WANG Jianguo1 1 Institute of Salt Lake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Xining, Qinghai 810008 2 Institute of Earth Environment,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Xi’an, Shaanxi 710075.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06(01)
[8]   浑善达克沙地全新世中晚期地层化学元素特征及其气候变化 [J].
靳鹤龄 ;
苏志珠 ;
孙忠 .
中国沙漠, 2003, (04) :32-37
[9]   高原黄土Sr、CaO的古气候意义以及记录的环境变化 [J].
谭红兵 ;
马海州 ;
鹿化煜 ;
张西营 ;
李珍 ;
周笃 .
地球化学, 2002, (05) :409-414
[10]   末次冰期以来中国季风区西北边缘沙漠演化研究 [J].
高尚玉 ;
王贵勇 ;
哈斯 ;
苏志珠 .
第四纪研究, 2001, (01) :6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