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孔低渗油藏具高含油饱和度现象的地质成因分析——以胜利油区东营凹陷油藏为例

被引:8
作者
朱家俊
机构
[1]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东营凹陷; 孔隙度; 渗透率; 含油饱和度; 成藏动力; 孔隙结构; 压实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研究了胜利油区东营凹陷砂岩储层含油饱和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影响含油饱和度的主要因素一是油气的成藏动力,二是储层的孔隙结构,三是油气成藏后上覆地层的继续沉积作用。上覆地层的压力不断加大使已充满油气的储层中的流体的构成发生了变化,继续沉积的过程,使储层中的水得以不断排出,而油气得以保留,这使得储层的孔隙度越来越小而含油饱和度越来越大,现今的低孔低渗储层在油气成藏时并非低孔低渗储层,低孔低渗储层的含油饱和度不但不偏低反而有可能偏高。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67+444 +44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油气成藏的孔隙门限及油藏充满度研究——以济阳坳陷为例 [J].
朱家俊 .
特种油气藏, 2007, (04) :29-31+43+105
[2]   成藏动力对束缚水饱和度的影响 [J].
孙怡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7, (02) :64-66+115
[3]  
浅析低效油田乌5井区压裂改造技术[J]. 吴殿荣,李家平,贾正江.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5(S2)
[4]   东营断陷盆地地层流体超压系统与油气运聚成藏 [J].
隋风贵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3) :17-21+137
[5]   低渗透油藏可动流体饱和度研究——以冷西地区为例 [J].
姜来泽 .
特种油气藏, 2004, (02) :75-77+102
[6]   也谈压汞资料与含油饱和度的关系 [J].
朱家俊 ;
耿生臣 ;
林会喜 ;
彭传圣 ;
杨英珍 .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3, (05) :32-34+75
[7]   坪北特低渗透油田压裂工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J].
刘金林 ;
张在田 ;
邹皓 .
钻采工艺, 2003, (03) :48-51+3
[8]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地层异常高压体系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J].
郑和荣 ;
黄永玲 ;
冯有良 .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0, (04) :67-70+113
[9]   安塞特低渗透油田开发实践 [J].
胡文瑞,张世富,杨承宗,郑宝军,贾毅,杨世海,孙应民 .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 (01) :16-21
[10]   中国低渗透砂岩储层类型及地质特征 [J].
曾大乾,李淑贞 .
石油学报, 1994, (01) :3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