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能否制作面条的实验研究:兼论喇家面条的成分

被引:5
作者
葛威 [1 ]
陈星灿 [2 ]
金正耀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
[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关键词
面条; 古代淀粉粒; 糊化淀粉粒; 粟; 黍; 喇家遗址; 考古学;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878.3 [居住遗址];
学科分类号
060107 ;
摘要
根据中国西北部喇家遗址出土的面条状遗存,面条的历史被追溯到4000年前。喇家面条被描述为由带壳的小米磨成的粉制成面团并通过反复拉伸或挤压的方法制作而成。为了了解这种面条制作工艺,我们进行了面条试制实验和煮面实验,并记录了面条中的淀粉粒在烹调过程中发生的形态变化。研究表明,纯的粟黍面粉制成的面团不能拉伸成面条,煮过的粟黍淀粉粒形态也与喇家"面条"遗存中的"淀粉粒"不符。我们认为来自喇家"面条"的小米颖壳植硅体及似淀粉粒的颗粒是否来自面条需要进一步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32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中国北方现代粟、黍及其野生近缘种的淀粉粒形态数据分析 [J].
杨晓燕 ;
孔昭宸 ;
刘长江 ;
葛全胜 .
第四纪研究, 2010, 30 (02) :364-371
[2]   北京平谷上宅遗址磨盘磨棒功能分析:来自植物淀粉粒的证据 [J].
杨晓燕 ;
郁金城 ;
吕厚远 ;
崔天兴 ;
郭京宁 ;
刁现民 ;
孔昭宸 ;
刘长江 ;
葛全胜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9, 39 (09) :1266-1273
[3]   中国早期小麦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J].
靳桂云 .
农业考古, 2007, (04) :11-20
[4]   破解千年面条之谜 [J].
叶茂林 .
百科知识, 2006, (07) :46-49
[5]   青海喇家遗址史前灾难事件 [J].
夏正楷 ;
杨晓燕 ;
叶茂林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3, (11) :1200-1204
[6]   青海民和县喇家遗址2000年发掘简报 [J].
任小燕 ;
王国道 ;
蔡林海 ;
何克洲 ;
叶茂林 .
考古, 2002, (12) :12-25+99
[7]   西宁地区水及乙醇水溶液密度、沸点的测定 [J].
雷风 ;
马祥成 ;
严发兰 .
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学报, 1997, 14 (01) :27-29
[8]  
Phytolith transport in sandy sediment: Experiments and modeling[J] . Olga Fishkis,Joachim Ingwersen,Thilo Streck.Geoderma . 2009 (3)
[9]  
Changes in starch grain morphologies from cooking[J] . Amanda G. Henry,Holly F. Hudson,Dolores R. Piperno.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 . 2008 (3)
[10]   Gluten-free diet - what is toxic? [J].
Ciclitira, PJ ;
Ellis, HJ ;
Lundin, KEA .
BEST PRACTICE & RESEARCH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2005, 19 (03) :359-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