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7月淮河流域暴雨中-β尺度特征的观测分析

被引:12
作者
郑秀云 [1 ]
王建捷 [2 ]
何金海 [1 ]
刘勇 [3 ]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 国家气象中心
[3] 安徽省气象台
关键词
暴雨; 中-β尺度; 观测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58.121.1 [];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利用常规和多种高分辨率的非常规观测资料,分析了2003年7月3~4日淮河流域大暴雨过程中安徽省北部暴雨雨团的活动及与之相联系的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梅雨锋中-α尺度云系中的中-β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是导致暴雨的直接原因。暴雨强度和出现地点与中-β尺度扰动密切相关,整个暴雨过程有3次生命史不完全相同的雨团活动期,对应着三次雨强峰值;不同雨团活动期内,中-β尺度对流系统的组织发展形式有所不同,第一次和第三次雨团活动是由几个相对分散的块状中-β尺度对流复合体相继影响所致,而第二次雨团活动则与长约100km的近地层中-β尺度辐合线的迅速发展相联系;中-β尺度对流云团的生命史与雨团的生命史并不一定相同。本次暴雨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嵌在絮状回波里的一个个对流复合体和个别强对流单体;回波强度和强回波发展高度与地面降水强度呈正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36 / 43+130 +130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2003年7月3~4日淮河流域大暴雨结构和形成机制分析.[A].毕宝贵;鲍媛媛;康志明;李泽椿;.中国气象学会2004年年会.2004,
[2]   长江中下游中-β尺度云雨团活动规律和环境条件分析 [J].
陈丽芳 ;
邬惠峰 .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2004, (05) :589-594+600
[3]   江淮梅雨锋强暴雨低涡系统发生发展的数值研究 [J].
马旭林 ;
刘还珠 ;
薛纪善 ;
王盘兴 .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4, (03) :347-355
[4]   2003年夏季中高纬度环流与淮河流域降水 [J].
龚振淞 ;
王永光 ;
许力 .
气象, 2004, (02) :30-33
[5]   2003年淮河流域特大暴雨期间低纬环流分析 [J].
鲍媛媛 ;
李锋 ;
矫梅燕 .
气象, 2004, (02) :25-29
[6]   2003年6月29日至7月2日淮河梅雨锋大暴雨过程诊断分析 [J].
薛建军 ;
康志明 ;
张芳华 .
气象, 2004, (01) :22-27
[7]   2003年6月24~25日江南特大暴雨数值模拟和诊断分析 [J].
张芳华 ;
马旭林 ;
杨克明 .
气象, 2004, (01) :28-33
[8]   1998年一次梅雨锋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模拟与诊断分析 [J].
王建捷 ;
李泽椿 .
气象学报, 2002, (02) :146-15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