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见光遥感测深技术的长江口南支河段河势演变规律研究

被引:7
作者
张东 [1 ]
潘雪峰 [2 ]
张鹰 [1 ]
机构
[1]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2] 南京财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长江口; 南支河段; 遥感测深; 冲淤演变;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V221.1 [地形工程测量];
学科分类号
081601 ;
摘要
以长江口南支河段为研究区,利用Landsat ETM+遥感影像反演的1999年水下地形和该河段2002年实测水深数据,结合长江口来水来沙现状和河段特征,分析了河段的冲淤变化和沙体迁移规律,提出了需采取的治理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从1999到2002年南支河段总体发生冲刷,年平均冲刷量为0.192 6亿m3,河道内白茆沙、新浏河沙和新浏河沙包的沙头年平均后退467,374和421 m;(2)上、下扁担沙之间由于串沟发育,两者有分离的趋势,沙体5 m等深线的变动格局显示两沙体沙尾向下移动导致新桥水道上段水深加深、下段南侧水深变浅;(3)固定白茆沙和上、下扁担沙沙体,对维持南支河段航道的航运、稳定南北槽河势具有重要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37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含沙水体水深遥感方法的研究 [J].
张鹰 ;
张东 ;
王艳姣 ;
许勇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8, (01) :51-58
[2]   长江口南、北港分汊口演变与治理 [J].
薛鸿超 .
海洋工程, 2006, (01) :27-33
[3]   长江口南支涨潮槽新桥水道冲淤变化的定量计算 [J].
王永红 ;
沈焕庭 ;
李广雪 ;
刘高峰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5, (05) :145-150
[4]   长江口新浏河沙冲淤变化监测及定量分析 [J].
薛元忠 ;
何青 ;
李茂田 ;
顾靖华 .
泥沙研究, 2004, (06) :16-21
[5]   长江口南支-南港沙波的稳定域附视频 [J].
程和琴 ;
时钟 ;
Kostaschuk Ray ;
董礼先 .
海洋与湖沼, 2004, (03) :214-220
[6]   长江口南汇嘴近岸海床近期演变分析——兼论长江流域来沙量变化的影响 [J].
虞志英 ;
楼飞 .
海洋学报(中文版), 2004, (03) :47-53
[7]   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若干问题思考 [J].
王永忠 .
人民长江, 2003, (06) :11-14+61
[8]   长江大通-河口段枯季的径流量变化 [J].
张二凤 ;
陈西庆 .
地理学报, 2003, (02) :231-238
[9]   长江河口洪水造床作用 [J].
巩彩兰 ;
恽才兴 .
海洋工程, 2002, (03) :94-97
[10]   东线南水北调工程对长江口咸水入侵影响及对策 [J].
沈焕庭 ;
茅志昌 ;
顾玉亮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2, (02) :15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