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赤湾一次双相赤潮成因初探

被引:6
作者
朱小山
易斌
董燕红
杨炼锋
机构
[1] 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
[2] 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 广东 广州
[3] 广东 广州
[4] 广东 广州
关键词
赤潮; 富营养化; 赤湾; 珠江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5 [海洋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2002年6月4日至13日在珠江口赤湾至桂山岛一带海域发生的赤潮进行跟踪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对赤潮生物与各水化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次赤潮为无纹环沟藻(Gyrodimium instriatum)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引起的双相赤潮。赤潮期间,两种赤潮生物与pH值和溶解氧的相关性不明显;无纹环沟藻个体数量与活性硅酸盐含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活性磷酸盐含量和无机氮含量之间相关关系不明显;中肋骨条藻个体数量与活性磷酸盐含量成明显负相关关系而与活性硅酸盐、无机氮含量之间相关关系不明显;富营养化是形成本次赤潮的基础,而主要赤潮生物(无纹环沟藻和中肋骨条藻)的交互演替,则与其相互之间存在的竞争关系有关。
引用
收藏
页码:41 / 4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环境因子对赤潮藻类增殖及相关特性的影响 [J].
张青田 ;
张兆琪 ;
董双林 .
海洋湖沼通报, 2002, (01) :79-84
[2]  
GB 17378.7-1998. 海洋监测规范 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S].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