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新型同业业务的潜在风险传染效应研究

被引:18
作者
陈颖 [1 ]
段希文 [2 ]
孙晨正 [3 ]
机构
[1]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银行监管一部
[2] 中国银行总行授信管理部
[3] 中国人民大学
关键词
新型同业业务; 传染机制; 矩阵法; 传染效应;
D O I
10.13490/j.cnki.frr.2014.04.004
中图分类号
F832.2 [银行制度与业务];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模大幅增长,其中部分新型同业业务在加大银行杠杆和期限错配等风险的同时,还可能通过风险的传染加剧银行系统性风险。鉴于此,本文对新型同业业务的潜在风险传染机制及效应进行了研究。文章在"Allen-Gale银行间风险传染模型"的基础上对新型同业业务的风险传染机制进行了理论解释,并运用矩阵法对2008年年末及2013年6月末银行同业业务的风险传染效应进行了测算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新型同业业务存在风险传染效应。其中,相比2008年年末,2013年6月末国有大型银行对同业资产损失的吸收能力有所加强,风险传染效应有所减弱;股份制银行的情况则与之相反。最后,本文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71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我国商业银行同业业务高杠杆化的模式、影响和监管研究 [J].
步艳红 ;
赵晓敏 ;
杨帆 .
金融监管研究 , 2014, (02) :33-46
[2]   商业银行流动性危机传染机理研究 [J].
麦勇 ;
莫晶璟 .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2009, 24 (01) :54-63
[3]   我国银行间市场传染性的风险测试 [J].
周再清 ;
谭盛中 ;
王弦洲 .
统计与决策, 2008, (16) :45-46
[4]   中国银行间市场双边传染的风险估测及其系统性特征分析 [J].
马君潞 ;
范小云 ;
曹元涛 .
经济研究, 2007, (01) :68-78+142
[5]   银行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模型研究 [J].
包全永 .
金融研究, 2005, (08) :72-84
[6]  
繁荣的背后[M]. 中国金融出版社 , 范小云, 2006
[7]  
LIQUIDITY AND CONTAGION: THE CRISIS OF 1763[J] . IsabelSchnabel,Hyun SongShin.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 . 2010 (6)
[8]  
Estimating bilateral exposures in the German interbank market: Is there a danger of contagion?[J] . Christian Upper,Andreas Worms.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 2003 (4)
[9]   Financial contagion [J].
Allen, F ;
Gale, D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2000, 108 (01) :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