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氮水平下秸秆和活性碳对土壤不同粒级碳的影响

被引:7
作者
马红亮 [1 ]
朱建国 [2 ]
谢祖彬 [2 ]
刘钢 [2 ]
曾青 [2 ]
机构
[1]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省亚热带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关键词
CO2浓度; 活性碳; 作物秸秆; 土壤颗粒; 土壤含碳量;
D O I
10.13198/j.res.2008.01.113.mahl.040
中图分类号
S153 [土壤化学、土壤物理化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利用采集自FACE(Free Air Carbon Dioxide Enrichment)技术平台上田间培养的土壤样品,通过温室培养的方法,研究不同CO2浓度下导致作物生物量增加和更多碳输入对土壤含碳量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高(即通过秸秆还田和根系进入土壤的含碳量增加)时,其显著影响碳在不同粒级土壤中的转化,粒径>53μm土壤的含碳量增加,粒径<53μm土壤的含碳量降低;在没有秸秆加入的常规氮水平下与有秸秆加入的低氮水平下,含碳量变化幅度较大;单位土壤各粒级的含碳量均有增加,有秸秆加入,活性碳(葡萄糖)量越大,含碳量增加幅度越大;没有秸秆加入,活性碳量越大,总碳含量增加幅度越小.而不同氮水平下秸秆的分解代谢对土壤不同粒级碳的影响还不明确,有待继续研究.
引用
收藏
页码:107 / 112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土壤中不同粒级碳的影响 [J].
马红亮 ;
朱建国 ;
谢祖彬 ;
刘钢 ;
曾青 .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06, (03) :33-40
[2]   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升高对冬小麦生长和N吸收的影响 [J].
马红亮 ;
朱建国 ;
谢祖彬 ;
刘钢 ;
张雅丽 ;
曾青 .
作物学报, 2005, (12) :1634-1639
[3]   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升高对冬小麦P、K吸收和C:N,C:P比的影响 [J].
马红亮 ;
朱建国 ;
谢祖彬 ;
刘钢 ;
曾青 ;
韩勇 .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5, (06) :1192-1198
[4]   开放式空气CO2浓度升高对水稻土壤可溶性C、N和P的影响 [J].
马红亮 ;
朱建国 ;
谢祖彬 ;
张雅丽 ;
刘刚 ;
曾青 .
土壤, 2004, (04) :392-397
[5]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植物—土壤系统地下过程影响的研究 [J].
马红亮 ;
朱建国 ;
谢祖彬 .
土壤, 2003, (06) :465-472
[6]   稻麦轮作FACE系统平台Ⅰ.系统结构与控制 [J].
刘钢 ;
韩勇 ;
朱建国 ;
冈田益己 ;
中村浩史 ;
吉本真由美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0) :1253-1258+1235
[7]   水稻生长及其体内C、N、P组成对开放式空气CO浓度增高和N、P施肥的响应 [J].
谢祖彬 ;
朱建国 ;
张雅丽 ;
马红亮 ;
刘钢 ;
韩勇 ;
曾青 ;
蔡祖聪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0) :1223-1230
[8]   中国气候变化影响研究概况 [J].
田广生 .
环境科学研究, 2000, (01) :36-39
[9]  
A history of research on the link between (micro)aggregates, soil biota, and soil organic matter dynamics[J] . J Six,H Bossuyt,S Degryze,K Denef.Soil & Tillage Research . 2004 (1)
[10]   Increased N deposition retards mineralization of old soil organic matter [J].
Hagedorn, F ;
Spinnler, D ;
Siegwolf, R .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2003, 35 (12) :1683-1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