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溶土洞演化及其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27
作者
贾龙 [1 ,2 ]
蒙彦 [1 ,2 ]
管振德 [1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国土资料部、广西壮族自治区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塌陷防治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岩溶塌陷; 土洞; FLAC3D; 数值模拟;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42.25 [岩溶(喀斯特)];
学科分类号
070501 ;
摘要
土洞是覆盖型岩溶区一种隐伏的不良地质现象。土洞在水的作用下发育演化最终形成塌陷,可通过地下水位的变化来研究土洞发育和塌陷的形成。同时土洞的演化会造成覆盖土体不均匀位移和应力重分布,可通过覆盖土体位移和应力变化来进行研究土洞演化过程。采用FLAC3D三维有限差分程序,分析覆盖层垂向位移场表明:最大垂向位移出现在土洞顶部,使拱顶出现拉张破坏,并可根据洞顶土层位移的数值模拟结果,划分"等沉面"确定土洞扰动的土层深度。分析覆盖层剪切应力场表明:在土洞拱趾部位出现剪应力集中,会造成拱趾的剪切破坏,并可根据洞顶"剪应力低值区",判断覆盖层中土拱效应的存在。分析覆盖层塑性区表明:较为坚硬的黏土层中,土洞以拱顶塌落和拉张破坏为主,最终可以形成坑壁较为陡直的桶状或坛状塌坑。土层较为松散时,以拱趾的剪切破坏为主,最终可以形成锥碟形塌陷坑。利用"剪应力低值区","等沉面"和"塑性区"可综合判断土洞的稳定性以及覆盖层所能形成的极限土洞大小。岩溶土洞演化规律及数值模拟研究对岩溶塌陷(土洞)早期监测和评价有着重要的理论及工程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294 / 29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广州金沙洲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J].
黄健民 ;
吕镁娜 ;
郭宇 ;
陈小月 .
中国岩溶, 2013, 32 (02) :167-174
[2]   单层土体结构岩溶土洞的形成机理 [J].
蒋小珍 ;
雷明堂 ;
管振德 .
中国岩溶, 2012, 31 (04) :426-432
[3]   线性工程岩溶塌陷危险性评价研究 [J].
戴建玲 ;
雷明堂 ;
蒋小珍 .
中国岩溶, 2012, (03) :296-302
[4]   地铁施工中地下建筑物对地表沉降的控制标准 [J].
朱衍峰 ;
周晓军 ;
邓彬 .
四川建筑, 2008, (01) :86-87
[5]   岩溶区地下水位下降致塌的数值模拟研究 [J].
程星 ;
彭世寿 .
地球与环境, 2005, (S1) :119-123
[6]   土洞形成的机理及起始条件 [J].
万志清 ;
秦四清 ;
李志刚 ;
钱海涛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03, (08) :1377-1382
[7]   岩溶塌陷发育的时空阶段性分析 [J].
王滨 ;
贺可强 ;
高宗军 .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001, (05) :24-27
[8]   岩溶塌陷中水压力的触发作用 [J].
蒋小珍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998, (03) :42-47
[9]   岩溶塌陷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其支撑技术方法 [J].
雷明堂 ;
蒋小珍 .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1998, (03) :1-6
[10]   岩溶地面塌陷机制、预测及整治研究 [J].
陈国亮 ;
陈裕昌 ;
谭鸿增 ;
张江华 ;
李乃非 .
地质灾害与防治, 1990, (03) :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