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昆仑南地体苦海岩群副片麻岩锆石年代学研究

被引:4
作者
刘强 [1 ,2 ]
孟繁聪 [2 ]
李胜荣 [1 ]
冯惠彬 [1 ,2 ]
贾丽辉 [1 ,2 ]
田广阔 [2 ]
机构
[1]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关键词
东昆仑; 苦海岩群; 副片麻岩; 锆石; U-Pb年代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3 []; P588.345 [];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070901 ;
摘要
东昆仑南地体最古老的变质基底为苦海岩群,出露于苦海-温泉一带。采用LA-ICP-MS方法对苦海岩群副片麻岩中的锆石进行测试,得出苦海岩群副片麻岩的最大沉积时代为新元古代早期且在志留纪(423 Ma)遭受变质。通过与东昆仑北地体变质基底金水口岩群的锆石年龄谱对比,苦海岩群和金水口岩群的锆石年龄谱中都存在1 550~1 650 Ma、1 900~2 100 Ma、2 350~2 550 Ma的年龄段峰值,两岩群可能存在相似的物源区;年龄谱中最年轻的岩浆锆石峰值年龄分别为750~800 Ma和900~1 250 Ma,两岩群的最大沉积时代相近,分别为新元古代早期(Pt3)、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Pt2-3);年龄谱中都存在400~450 Ma的变质年龄峰值,两岩群在志留纪均发生角闪岩相变质,说明它们在前志留纪有着相似的演化历史。即使昆南地体和昆北地体之间在早古生代期间存在洋盆,该洋盆也不会太大。
引用
收藏
页码:469 / 483
页数:15
相关论文
共 46 条
[1]   东昆仑早古生代洋壳俯冲与碰撞造山作用的转换:来自胡晓钦镁铁质岩石的证据 [J].
刘彬 ;
马昌前 ;
蒋红安 ;
郭盼 ;
张金阳 ;
熊富浩 .
岩石学报, 2013, 29 (06) :2093-2106
[2]   昆中断裂带南北陆块基底、盖层沉积、岩浆岩对比研究——昆中断裂带构造意义的讨论 [J].
姜寒冰 ;
李文渊 ;
董福辰 ;
张照伟 ;
谭文娟 ;
高永宝 ;
郭周平 .
中国地质, 2012, 39 (03) :581-594
[3]   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元古界小庙岩组的锆石U-Pb年龄 [J].
陈有炘 ;
裴先治 ;
李瑞保 ;
刘战庆 ;
李佐臣 ;
张晓飞 ;
陈国超 ;
刘智刚 ;
丁仨平 ;
郭俊锋 .
现代地质, 2011, 25 (03) :510-521
[4]   用激光烧蚀多接收器等离子体质谱仪(LA-MC-ICPMS)测定锆石U-Pb同位素年龄的研究 [J].
李怀坤 ;
耿建珍 ;
郝爽 ;
张永清 ;
李惠民 .
矿物学报, 2009, (S1) :600-601
[5]   东昆仑地质构造及地球动力学演化特征 [J].
范丽琨 ;
蔡岩萍 ;
梁海川 ;
李宏录 .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9, 32 (03) :181-186
[6]   秦-祁-昆造山带元古宙副变质岩层碎屑锆石年龄谱研究 [J].
陆松年 ;
李怀坤 ;
王惠初 ;
陈志宏 ;
郑健康 ;
相振群 .
岩石学报, 2009, 25 (09) :2195-2208
[7]   东昆仑西段变质基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J].
韦文林 ;
覃小锋 ;
陈春芳 ;
张朝斌 ;
廖素娟 .
南方自然资源, 2007, (10) :16-19
[8]   关于东昆仑地区前寒武纪地质的几点认识 [J].
王国灿 ;
魏启荣 ;
贾春兴 ;
张克信 ;
李德威 ;
朱云海 ;
向树元 .
地质通报, 2007, (08) :929-937
[9]   东昆仑造山带昆中带的独居石电子探针化学年龄:多期构造变质事件记录 [J].
陈能松 ;
孙敏 ;
王勤燕 ;
赵国春 ;
陈强 ;
舒桂明 .
科学通报, 2007, (11) :1297-1306
[10]   中央造山带早古生代地体构架与高压/超高压变质带的形成 [J].
许志琴 ;
杨经绥 ;
李海兵 ;
姚建新 .
地质学报, 2006, (12) :1793-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