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中部地区水稻不同生育时期低温处理下生理变化及耐冷性比较

被引:60
作者
宋广树 [1 ,2 ]
孙忠富 [1 ,2 ]
孙蕾 [3 ]
杜克明 [1 ,2 ]
王夏 [1 ,2 ]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2] 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试验室
[3]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关键词
水稻; 低温冷害; 过氧化物酶; 丙二醛; 脯氨酸; 叶绿素;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研究水稻不同生育时期低温条件下各种生理指标的变化,选育耐低温水稻新品种,对于东北地区的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以东北中部地区目前主要栽培的15个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箱进行低温处理,分析苗期、孕穗期、抽穗期和灌浆期4个不同生育时期各个品种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脯氨酸(Pro)和叶绿素(Chlorophyll)4种生理指标含量变化与耐冷系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利用不同生理指标隶属函数的加权平均值(D值)对不同水稻品种的耐冷性进行分类划分。结果表明,每个生育时期的低温处理下,过氧化物酶、脯氨酸、叶绿素均呈下降趋势,丙二醛则呈上升趋势,并且4种指标的变化幅度与水稻耐冷系数之间呈极显著相关性(P<0.01),各种指标的D值与耐冷系数之间相关系数达到极显著,并且高于每一个单一指标。因此,D值可以更有效的对水稻进行耐冷评价和分级。
引用
收藏
页码:3788 / 3795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8 条
[11]  
植物生理实验技术[M]. 哈尔滨出版社 , 郝再彬等主编, 2002
[12]  
Proline accumulation in plants: a review[J] . Nathalie Verbruggen,Christian Hermans.Amino Acids . 2008 (4)
[13]  
Mechanisms of chilling‐induced oxidative stress injury and tolerance in developing maize seedlings: changes in antioxidant system, oxidation of proteins and lipids, and protease activities[J] . Tottempudi K. Prasad.The Plant Journal . 1996 (6)
[14]   花生品种抗旱性综合评价及其抗旱机理的数量分析 [J].
薛慧勤 ;
孙兰珍 ;
甘信民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1999, (01) :86-90
[15]   过氧化氢对水稻幼苗中CAT和POD活性的影响 [J].
刘大永 ;
王维香 .
作物学报, 1998, (03) :320-324
[16]   水稻不同抗冷品种幼苗叶细胞膜系统的电镜观察(简报) [J].
陈善娜 ;
邹晓菊 ;
梁斌 .
植物生理学通讯, 1997, (03) :191-194
[17]   云南高原水稻幼苗的抗冷性与其活性氧清除系统的关系 [J].
陈善娜,梁斌,张蜀君,周恒苍 .
云南植物研究, 1995, (04) :452-458
[18]   水稻花药长度与耐寒性的关系 [J].
王怀义 ;
张思竹 ;
熊建华 ;
国广泰史 ;
堀末登 .
西南农业学报, 1988, (04) :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