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6 条
“近自然”生态工法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与当今坡面整治技术的思考
被引:11
作者:
彭鸿
[1
]
张海峰
[2
]
机构:
[1] 陕西省水土保持局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来源:
关键词:
生态工法;
坡面整治;
生态工程;
近自然;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05.06.014
中图分类号:
S157 [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15 ;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通过回顾“近自然”水土整治理论的发展历程,介绍了生态工法的内涵及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现状。我国传统水土保持各项措施与生态工法的要求显然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坡面整治的措施过于人工化、单一化,没有体现自然生态系统的“个性”,因而是不稳定和不可持续的。实践中沿袭过去兴修水利设施和基本农田的河川沟道治理模式,以土、石坎梯田和埂边植树代替原来坡面的自然面貌,从治理的强度、频度和代价等方面看,均背离了“近自然”治理的思想。生态工法的最终目的是营造一个接近自然的生态系统,真正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因而具有最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如何在实践中贯穿生态工法的原则于水土整治的各项措施中,封禁和培育并进,营造接近自然的稳定的坡面防护体系,是新时期水土保持工作者需要研究和探讨的前沿课题。
引用
收藏
页码:6729 / 6735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