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的洼地效应研究

被引:3
作者
刘鸿
机构
[1] 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四川成都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洼地效应; 人力资本; 农地流转;
D O I
10.13553/j.cnki.llygg.2007.04.040
中图分类号
F323.6 [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然现象。由于受人口数量特征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总体特征是供大于求,直接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洼地效应的产生。农村优质人力资源的大量流出,造成农业生产投入要素质量的下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大财政对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投资,在保证农村人力资本质量普遍提高的前提下,加快农地的流转,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经营和生产效率。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86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阻力模型:农村剩余劳动力逆向流动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J].
刘根荣 .
经济评论, 2006, (06) :68-73
[2]   逆向淘汰、财政补贴与农业的低效率发展——基于湘北农村的调查研究 [J].
刘祚祥 ;
孙良媛 .
财贸研究, 2006, (05) :39-45
[3]   大规模劳动力转移条件下的经济收敛性分析 [J].
沈坤荣 ;
唐文健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5) :46-57+206
[4]   农民参与科学研究的意愿及其决定因素 [J].
曹建民 ;
胡瑞法 ;
黄季焜 .
中国农村经济, 2005, (10) :30-37
[5]   户籍制度与劳动力市场保护 [J].
蔡昉 ;
都阳 ;
王美艳 .
经济研究, 2001, (12) :41-49+91
[6]  
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洪银兴编著, 2005
[7]  
二元经济论[M].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 (美)刘易斯(Lewis, 1989
[8]  
劳力剩余经济的发展[M]. 华夏出版社 , (美)费景汉(Fei,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