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之核心概念及其功能

被引:12
作者
王新
机构
[1]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研究生处
关键词
未成年人; 记录; 封存; 再评价;
D O I
10.19633/j.cnki.11-2579/d.2015.06.020
中图分类号
D925.2 [刑事诉讼法];
学科分类号
030106 ;
摘要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依法阻却相关主体获取记录,而非阻却其"被使用"。法律评价是犯罪记录的必要组成部分,但真正阻碍未成年犯罪人回归社会的并非法律评价本身,而是由于不同主体获得记录并使用,继而产生相应效果造成的。犯罪记录不应该被消灭。我们必须对"记录"和"封存"这两个核心概念及功能有清醒而统一的认识,否则很容易对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产生误解,遑论对其完善。
引用
收藏
页码:110 / 11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适用 [J].
肖中华 .
法治研究, 2014, (01) :97-108
[2]   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价值及完善 [J].
郑洁 .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13, 26 (09) :169-171
[3]   关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几点思考——以比较法为视角 [J].
杨岚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5 (03) :112-115
[4]   前科消灭制度司法探索模式的批判性反思 [J].
于志刚 .
法学评论, 2013, 31 (03) :127-134
[5]   论未成年人犯罪诉讼程序的建立和完善 [J].
汪建成 .
法学, 2012, (01) :133-138
[6]   关于全省法院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有条件消灭制度的调研报告 [J].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一庭课题组 ;
刘玉安 .
山东审判, 2011, (05) :21-25
[7]   关于构建犯罪记录终止查询制度的思考 [J].
于志刚 .
法学家, 2011, (05) :54-63+176
[8]   犯罪的规范性评价和非规范性评价 [J].
于志刚 .
政法论坛, 2011, 29 (02) :29-43
[9]   “犯罪记录”和“前科”混淆性认识的批判性思考 [J].
于志刚 .
法学研究, 2010, 32 (03) :42-56
[10]   简论前科消灭的定义及其内涵 [J].
于志刚 .
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 2002, (04) :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