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平台建设与农村公共品项目的优化——对浙江萧山案例的考察

被引:1
作者
袁松
蒋骅
机构
[1]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关键词
农村公共品供给; 需求表达; 信息平台; 项目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摘要
由于缺乏需求偏好的有效表达机制,当前政府主导的农村公共品供给项目难以克服供求错位的困境,资金使用效率低下。浙江萧山地区的实践证明,公共品的供求双方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公开化的信息反馈,不仅可以强化农民以村庄为单位的参与和讨论,降低政府各部门搜寻信息的成本,促进项目指标的公平分配,而且能够有效抑制权力寻租,阻止基层代理人操控信息以自利的行为,进而节省供给过程中的交易费用,促成供需的均衡。从运行机理上来看,农村公共品的信息化供给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1]   论集体经济式微对村民自治的钳制 [J].
方丽华 ;
卢福营 .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37 (01) :80-84
[2]   公共品供给中的主要交易费用及NGO的比较优势 [J].
侯增周 ;
王守宝 .
学习与探索, 2011, (02) :158-161
[3]   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体制改革的“双重两难” [J].
郑风田 ;
董筱丹 ;
温铁军 .
贵州社会科学, 2010, (07) :4-14
[5]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机制创新研究——基于浙江资金整合调研的实证分析 [J].
王奎泉 .
社会科学战线, 2009, (03) :73-77
[6]   农村公共品供给:税费改革前后的比较与评述 [J].
贺雪峰 ;
罗兴佐 .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 2008, (05) :28-34
[7]   农民公共品需求偏好的表达与供给 [J].
贺雪峰 .
学习月刊, 2008, (15) :20-21
[8]  
互联网:农户获取信息的首选渠道——浙江萧山农村公共信息服务现状分析[J]. 张艾理.信息化建设. 2008(05)
[10]   中国转移支付制度:现状·问题·改革建议 [J].
安体富 .
财政研究, 2007, (01)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