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高管为什么会滋生隐性腐败?

被引:31
作者
杨德明 [1 ]
赵璨 [2 ]
机构
[1]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2]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隐性腐败; 权利; 监督; 激励; 阳光;
D O I
10.19616/j.cnki.bmj.2014.10.009
中图分类号
F272.91 [企业领导]; F276.1 [国有企业经济]; D262.6 [党的纪律检查工作];
学科分类号
1201 ; 1202 ; 120202 ; 0308 ;
摘要
本文以超额在职消费作为量化高管隐性腐败的代理变量,利用中国国有上市公司2006—2012年相关财务数据,研究国有企业高管隐性腐败的原因。实证研究发现,权力过大、信息不透明、监督机制不健全是国有企业高管滋生隐性腐败的主要成因,而激励机制对高管隐性腐败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信息透明度的提高能抑制利用权力的腐败行为,还能强化监督机制对腐败的抑制作用。因此,要抑制国有企业高管隐性腐败,就应当限制高管权力,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更为重要的是,应强化国有企业高管个人信息披露,提高国有企业经营运作的信息透明度,把权力置于阳光之下。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7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  
高薪能够养廉么?——来自中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实证证据[J]. 赵璨,朱锦余,曹伟.中国会计评论. 2013(04)
[2]   放权改革、薪酬管制与企业高管腐败 [J].
徐细雄 ;
刘星 .
管理世界, 2013, (03) :119-132
[3]   媒体监督、媒体治理与高管薪酬 [J].
杨德明 ;
赵璨 .
经济研究, 2012, 47 (06) :116-126
[4]   管理层权力、私有收益与薪酬操纵 [J].
权小锋 ;
吴世农 ;
文芳 .
经济研究, 2010, 45 (11) :73-87
[5]   法制建设、激励机制与社会规范——治理金融腐败的长效机制设计刍议 [J].
张雪兰 ;
何德旭 .
经济管理, 2010, 32 (05) :159-163
[6]   行业薪酬基准与管理者薪酬增长——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J].
江伟 .
金融研究, 2010, (04) :144-159
[7]   市场化改革、企业业绩与国有企业经理薪酬 [J].
辛清泉 ;
谭伟强 .
经济研究, 2009, 44 (11) :68-81
[8]   地区差异、薪酬管制与高管腐败 [J].
陈信元 ;
陈冬华 ;
万华林 ;
梁上坤 .
管理世界, 2009, (11) :130-143+188
[9]   政府规模、市场化与地区腐败问题研究 [J].
周黎安 ;
陶婧 .
经济研究, 2009, 44 (01) :57-69
[10]   管理腐败新特征与国有企业改革新阶段 [J].
黄群慧 .
中国工业经济, 2006, (11) :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