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高管为什么会滋生隐性腐败?

被引:31
作者
杨德明 [1 ]
赵璨 [2 ]
机构
[1]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2]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隐性腐败; 权利; 监督; 激励; 阳光;
D O I
10.19616/j.cnki.bmj.2014.10.009
中图分类号
F272.91 [企业领导]; F276.1 [国有企业经济]; D262.6 [党的纪律检查工作];
学科分类号
1201 ; 1202 ; 120202 ; 0308 ;
摘要
本文以超额在职消费作为量化高管隐性腐败的代理变量,利用中国国有上市公司2006—2012年相关财务数据,研究国有企业高管隐性腐败的原因。实证研究发现,权力过大、信息不透明、监督机制不健全是国有企业高管滋生隐性腐败的主要成因,而激励机制对高管隐性腐败影响并不显著。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信息透明度的提高能抑制利用权力的腐败行为,还能强化监督机制对腐败的抑制作用。因此,要抑制国有企业高管隐性腐败,就应当限制高管权力,进一步完善监督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更为重要的是,应强化国有企业高管个人信息披露,提高国有企业经营运作的信息透明度,把权力置于阳光之下。
引用
收藏
页码:64 / 74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2 条
[11]  
Bank ownership and executive perquisites: New evidence from an emerging market[J] . Wei Luo,Yi Zhang,Ning Zhu.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 2010 (2)
[12]  
Media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and corruption in bank lending[J] . Joel F. Houston,Chen Lin,Yue Ma.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 2010 (2)
[13]  
Corruption, Norms, and Legal Enforcement: Evidence from Diplomatic Parking Tickets[J] . Raymond Fisman,Edward Miguel.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2007 (6)
[14]  
Monitoring Corruption: Evidence from a Field Experiment in Indonesia[J] . Benjamin A. Olken.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2007 (2)
[15]   Competition and corruption in an agency relationship [J].
Laffont, JJ ;
N'Guessan, T .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9, 60 (02) :271-295
[16]   分税制十年:制度及其影响 [J].
周飞舟 .
中国社会科学, 2006, (06) :100-115+205
[17]   市场互联性、关系型合约与经济转型 [J].
王永钦 .
经济研究, 2006, (06) :79-91
[18]   国家控股、超额雇员与劳动力成本 [J].
曾庆生 ;
陈信元 .
经济研究, 2006, (05) :74-86
[19]   权力市场下的腐败机制和治理研究 [J].
夏光 ;
张胜波 .
中国工业经济, 2005, (08) :65-72
[20]   政府控制、治理环境与公司价值——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J].
夏立军 ;
方轶强 .
经济研究, 2005, (05) :4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