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研究的现时代意义——生活方式研究在我国开展30年的经验与启示

被引:25
作者
王雅林
机构
[1]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关键词
社会范畴; “好社会”; 幸福生活;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系统功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 [社会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本文立足于宏观社会理论,在回顾和总结我国生活方式研究走过的30年历程之后,指出生活方式研究将在新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突显其重要价值。认清生活方式研究的重大价值,首先必须回答它在社会发展与进步中具有怎样的理论地位。本文突破西方社会学研究范式,以"生活论"为解释框架,重新定义了"社会"概念内涵,指出社会的实质是以生活为内在核心结构,以生活需要为内驱力,在整体结构关系中的组织和个人互动生成所形成的动态复合体;而我们要建设的"好社会"就是,组织机构和个人在特定的结构关系中共同呵护生活、日益满足人们过更好生活愿望的社会,由此决定了生活方式问题将成为"好社会"建设的必要条件。生活方式在"好社会"建设中具有作为价值导向的"意义系统"、作为生活资源的"配置系统"、作为主体的"调适系统"和作为社会运行的"软动力系统"等四大系统功能。本文最后从生活方式与科学发展观的贯彻、生活方式与民生改善、生活方式与幸福度的提升、生活方式与文化软实力的增强等四个方面阐释了生活方式研究对重大现实关切的理论回应,并提出了一些重要理论问题。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35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从生活出发诠释社会意蕴——论费孝通教授对社会学的重大理论贡献 [J].
王雅林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05) :23-28
[2]   “生活型社会”的构建——中国为什么不能选择西方“消费社会”的发展模式 [J].
王雅林 .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4 (01) :5-14
[3]   “生活方式”淺探 [J].
王玉波 .
晋阳学刊, 1983, (06) :23-28+22
[4]   社会主义的生活方式问题 [J].
王雅林 ;
贾稚岩 .
江汉论坛, 1982, (10) :39-44
[5]   变化中的价值观:经济发展与政治变迁 [J].
罗纳德·英格尔哈特 ;
黄语生 .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1996, (03) :7-31+3
[6]   西方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发展叙略 [J].
高丙中 .
社会学研究, 1998, (03) :61-72
[7]  
“生活”的发现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M].孙云龙; 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8]  
东北区域的科学发展.[M].王雅林; 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9]  
文化与文化自觉.[M].费孝通; 著.群言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