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干扰对黄土高原子午岭油松人工林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140
作者
张希彪 [1 ]
上官周平 [2 ]
机构
[1] 陇东学院生命科学系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油松人工林; 森林土壤; 物理性质; 人为干扰; 土壤退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91.254 [油松]; S714 [森林土壤学];
学科分类号
0903 ; 090301 ;
摘要
研究了放牧、收集枯落物及清灌等人为干扰活动对黄土高原子午岭油松林土壤结构及抗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加,050cm土壤中砂粒含量比无干扰时分别增加了11.83%、37.80%和51.60%;粉粒下降了8.16%、11.83%和15.55%;粘粒下降了8.10%、20.84%和30.72%,土壤表现出粗骨化趋势;>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比无干扰林地分别下降了16.59%、43.12%和61.13%,>1.0mm的团聚体含量仅为无干扰林地土壤的27.78%和24.34%,1.00.25mmm的团聚体下降幅度较小;>0.05mm微团聚体的比例分别下降了19.39%、32.62%和33.47%。而<0.05mm微团聚体所占比例随干扰程度的增加而大幅度上升。土壤容重增加了0.110.41g/cm3。土壤总孔隙度分别降低了13.64%、25.47%和39.14%,毛管孔隙下降了7.79%、11.54%和29.32%,非毛管孔隙下降了28.47%、60.79%和64.08%。说明表层土壤非毛管孔隙对人为干扰更为敏感。最大持水量分别下降23.42%、37.15%和52.92%;毛管持水量下降33.79%、43.01%和52.22%;自然含水量下降31.03%、39.34%和46.28%,饱和持水量下降16.14%、28.80%和49.68%;田间持水量下降了12.39%、33.92%和47.47%;土壤有效水含量下降了9.55%2、0.55%和58.91%。土壤前3min初渗率下降了38.74%、51.45%和63.23%;稳渗速率下降了54.06%、71.63%和84.10%,相应地受人为干扰林地前30min累计入渗量也较未受人为干扰林地土壤分别低48.15%、65.93%和73.35%。饱和导水率较对照下降了8.73%、33.33%和51.00%。土壤的结构系数,由79.12%下降到27.32%,团聚度由59.48%下降到11.11%,分散率上升了1倍多,分散系数上升了4倍多。土壤枯落物层及有机质的减少是引起土壤物理性质恶化的主要原因,其次是放牧和踏实等活动。
引用
收藏
页码:3685 / 3695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 [1] 黄土高原子午岭种子植物区系特征研究
    张希彪
    上官周平
    [J]. 生态学杂志, 2005, (08) : 872 - 877
  • [2] 采伐干扰对帽儿山天然次生林土壤表层水分空间异质性的影响
    谷加存
    王政权
    韩有志
    王向荣
    梅莉
    [J]. 生态学报, 2005, (08) : 2001 - 2009
  • [3] 不同林地清理方式对杉木林土壤肥力的影响
    薛立
    向文静
    何跃君
    李燕
    吴敏
    徐燕
    屈明
    [J].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8) : 1417 - 1421
  • [4] 黄土丘陵区主要林分生物量及营养元素生物循环特征
    张希彪
    上官周平
    [J]. 生态学报, 2005, (03) : 527 - 537
  • [5] 人为干扰对高黎贡山社区森林树种多样性的影响
    尹利伟
    郭辉军
    盛才余
    刀志灵
    李嵘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5, (01) : 48 - 50
  • [6] 北川河流域退耕地植物群落土壤抗蚀性研究
    胡建忠
    张伟华
    李文忠
    郑佳丽
    张春霞
    [J]. 土壤学报, 2004, (06) : 854 - 863
  • [7] 鼎湖山马尾松林植物养分积累动态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
    莫江明
    彭少麟
    Sandra BROWN
    方运霆
    孔国辉
    [J]. 植物生态学报, 2004, (06) : 810 - 822
  • [8] 人为活动对云南纳帕海湿地土壤碳氮变化的影响
    田昆
    常凤来
    陆梅
    莫剑锋
    杨永兴
    [J]. 土壤学报, 2004, (05) : 681 - 686
  • [9] 土壤有机碳库与土壤结构稳定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彭新华
    张斌
    赵其国
    [J]. 土壤学报, 2004, (04) : 618 - 623
  • [10] 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前后土壤团粒结构分形特征
    丁文峰
    丁登山
    [J]. 地理研究, 2002, (06) : 700 - 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