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1 条
吉林省47年来粳稻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某些农艺性状的变化
被引:33
作者:
武志海
徐克章
赵颖君
何小亮
王晓玲
凌凤楼
机构:
[1]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来源:
关键词:
粳稻;
遗传改良;
农艺性状;
产量;
D O I:
10.16819/j.1001-7216.2007.05.011
中图分类号:
S511.2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吉林省1958-2005年间育成的25个粳稻品种的产量及农艺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粳稻品种的改良,产量呈线性增加。根据回归方程计算,产量由1958年的6 198.68 kg/hm2增加至2005年的12 682.8 kg/hm2,平均每年增加137.96 kg/hm2,增长率为2.23%。每穗粒数、结实率、单穗重和总穗数随育成年代推移显著增加,并与产量呈正相关,其中每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系数最大(r=0.85)。株高随育成年代推移显著降低,茎叶夹角显著减小,灌浆期叶面积指数增加,抽穗期推迟。结果表明,产量的增加主要与品种改良过程中总库容的扩大有关,其中每穗粒数的增加是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507 / 512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