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7 条
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10
作者:
司毅
许翠萍
机构:
[1]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消化内科
来源:
关键词:
肝硬化;
血浆D-二聚体;
Child分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575.2 [肝硬变];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01 ;
摘要: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肝硬化患者(ChildB级30例,ChildC级20例)及20例正常对照测定其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PLT)水平。结果肝硬化ChildB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dimer明显增高(P<0.05);肝硬化ChildC级组血浆D-dimer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ChildB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肝硬化ChildC级组FIB与正常对照组和ChildB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硬化ChildC级组与ChildB级组P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硬化ChildB级组PL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ChildC级组PT、APTT与正常对照组和ChildB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dimer水平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观察血浆D-dimer水平可早期了解肝硬化患者纤溶系统亢进的程度,对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判断、出血抢救、指导临床用药及预后估计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70 / 71
页数:2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