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8 条
人工调控对禾草混播草地群落特征的影响
被引:22
作者:
施建军
[1
,2
]
洪绂曾
[1
,3
]
马玉寿
[2
]
张德罡
[1
]
王彦龙
[2
]
李瑞江
[1
]
杨时海
[2
]
机构:
[1] 甘肃农业大学
[2] 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3] 中国农业大学草地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人工草地;
人工调控;
混播;
群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812.3 [草原类型];
学科分类号:
0713 ;
摘要:
在三江源区的"黑土滩"退化草地上,以当地野生驯化牧草,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 Griseb)、青海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L. cv. Qinghai)、青海中华羊茅(Festuca sinensis Keng cv. Qinghai)、青海冷地早熟禾(Poa crymophila Keng cv. Qinghai)、碱茅(Puccinellia distans(L.)Prarl)和西北羊茅(Festuca kryloviana Reverd.)为种源,设人工调控和对照2组处理,每组处理6个混播组合,探索不同草种组合和调控措施下人工群落的生产力与稳定性。2006-2008年试验表明:人工调控各组合群落的高度、盖度和植物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合群落中禾草植物量第2、3年分别比相应对照组合高1倍和2倍以上,群落结构和稳定性显著高于对照;不同品种搭配下,混播组合群落的高度、盖度和植物量高于垂穗披碱草单播群落,第3年的群落植物量和禾草植物量比例均高于单播群落,随着组合草种增加,混播群落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增强,群落中禾草与杂类草的竞争力显著增强,群落稳定性提高;综合比较,初步确定以垂穗披碱草+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青海冷地早熟禾+碱茅+西北羊茅和垂穗披碱草+青海草地早熟禾+青海中华羊茅+青海冷地早熟禾为三江源区"黑土滩"退化草地建植混播人工草地的合理组合。同时,合理的草地管理有利于提高人工草地的生产力,延长草地利用年限。
引用
收藏
页码:745 / 751
页数:7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