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港经济区空间结构演变及驱动机制——以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为例

被引:20
作者
张蕾 [1 ,2 ]
史威 [1 ]
机构
[1]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城市与资源环境学院
[2]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
关键词
空港经济区; 空间结构演变; 驱动机制;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562 [中国航空运输];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基于微观企业数据,对上海虹桥国际机场的空港经济区范围进行界定,并借助GIS技术,综合圈层分析和热点分析方法,研究区内空间结构演变。结果表明:空港经济区范围逐渐扩大,由初期单向扩张转变为多方位扩张;圈层分化特征明显,临空指向度分析显示,随着临空指向由强而弱,企业集聚空间自机场中心向外围推移,行业分析显示,主要行业如航空运输业、运输代理业、道路运输业由内而外依次布局,而零售业作为基础服务行业,规模与各圈层企业规模高度耦合;企业热点区由点状向轴线演变,"南重北轻、东强西弱"格局形成。机场规模、机场区功能分区、机场区管制和临空指向等构成虹桥空港经济区空间结构演变的内生动力,而集聚经济、可达性和城区方位构成外在动力。
引用
收藏
页码:57 / 70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空港经济区范围界定——以长三角枢纽机场为例 [J].
张蕾 ;
陈雯 ;
宋正娜 .
地理科学进展, 2011, 30 (10) :1255-1262
[2]   基于圈层影响模式的空港经济区规划——以广州空港经济区为例 [J].
闫永涛 ;
吴天谋 ;
刘云亚 ;
李晓晖 .
规划师, 2010, (10) :57-61
[3]   现代空港经济区的产业选择与空间布局模式 [J].
魏晓芳 ;
赵万民 ;
黄勇 ;
朱猛 .
经济地理, 2010, 30 (08) :1328-1332
[4]   临空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 [J].
周少华 ;
韦辉朕 .
中国国情国力, 2009, (11) :57-59
[5]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临空经济形成分析 [J].
曹允春 ;
席艳荣 ;
李微微 .
经济问题探索, 2009, (02) :49-54
[6]   空港经济产业布局模式及规划引导研究——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为例 [J].
包世泰 ;
李峙 ;
王建芳 ;
夏斌 ;
楼旭逵 ;
王科 .
人文地理, 2008, (05) :27-31
[7]   世界空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J].
沈露莹 .
世界地理研究, 2008, (03) :19-25
[8]   航空物流凸显临空经济 [J].
杜曼玲 ;
王耀球 .
综合运输, 2008, (05) :42-45
[9]   空港物流园功能区块布局 [J].
顾哲 ;
夏南凯 .
经济地理, 2008, (02) :283-285
[10]   建立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的战略思考 [J].
陈学刚 ;
杨兆萍 .
干旱区地理, 2008, (02) :306-311